濕疹是一種會引起皮膚發紅、皮膚和劇烈痕癢的慢性皮膚病。對許多香港人而言,濕疹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大挑戰,據統計,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患有濕疹。根據201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兒童特別容易受濕疹影響,約30%的兒童患有濕疹。濕疹不但會影響日常生活,導致不適、睡眠不足,甚至造成情緒困擾。
-
濕疹是什麼?
濕疹是一種會導致皮膚發炎和受到刺激的皮膚病。濕疹的成因與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有關,使皮膚難以鎖住水分,更容易受到致敏原和刺激物的影響。這種功能失調會導致皮膚乾燥、龜裂和發癢。濕疹有多種類型,以異位性皮膚炎最為常見,尤其是兒童和年輕人。雖然濕疹不會傳染,但其症狀的嚴重程度可能會根據情況變化,亦會因天氣、致敏原、周遭環境或壓力等因素而出現急性發作。
-
濕疹的成因
濕疹是一種受到基因、環境和免疫系統因素影響的複雜皮膚病。在香港,亞熱帶氣候會令濕疹的症狀顯著加劇。
-
香港的天氣和氣候
就香港的氣候而言,夏季潮濕與冬季的乾燥形成強烈對比,對濕疹患者影響很大。在冬季,空氣變得乾燥,導致皮膚缺水,使濕疹惡化。空氣中缺乏濕度會令皮膚失去水分,引致痕癢和容易皸裂。相反,在香港炎熱的夏季,過度出汗亦會令濕疹惡化。汗水會刺激敏感的皮膚,引發發炎和加劇痕癢。
-
在雨季,高降雨量亦為患者帶來另一種挑戰。高濕度有利於霉菌和塵蟎等致敏原的滋生。這些致敏原會刺激皮膚,導致濕疹經常發作,在皮膚屏障仍在發育中的兒童身上發作的情況尤其明顯。
-
對致敏物質反應
在香港的都市環境中,日常生活的用品往往會成為引發濕疹的重要因素。由於人口密度高且空間有限,通風不足容易令住所和工作場所積聚灰塵。灰塵不但會刺激皮膚,還帶有微細顆粒,如塵蟎及其排泄物,這些都可能引發濕疹患者的過敏反應,令濕疹症狀惡化。因此患者應該定期清潔室內環境,並使用空氣清新機,保持環境清潔及空氣清新。
-
在寒冷的月份,羊毛織物可能是衣櫥的必備品,但對濕疹患者來說卻是一大挑戰。羊毛的粗糙纖維會摩擦敏感的皮膚,導致進一步刺激和造成微細磨損,削弱皮膚屏障,使皮膚更容易出現急性濕疹發作。
-
飲食
某些食物會加劇濕疹症狀,特別是擁有敏感體質的人士。麩質是一種存在於小麥、大麥和黑麥中的蛋白質,對於麩質不耐症或對麩質敏感的人來說,可能會引起發炎反應。這種發炎反應在濕疹患者身上可能會引發皮膚刺激,從而導致濕疹急性發作。此外,免疫系統對麩質的過度反應可能會產生某些化學物質,加劇發炎的情況並使皮膚對外界環境更為敏感。
-
大豆是許多亞洲飲食中的主要成分,但同時是另一種常見的誘發因素。大豆含有特定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能成為致敏原,特別是對於容易食物過敏的人士。食用大豆時可能刺激免疫系統,從而引發一連串的過敏反應,包括痕癢、發紅和濕疹急性發作等。此外,加工的豆類製品通常含有添加劑或防腐劑,可能會進一步刺激敏感體質人士。
-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食物並不會直接導致濕疹,而是在較容易患上濕疹的人士身上成為發作的因素。諮詢醫護人士或過敏症專科醫生的建議,以瞭解透過排除法飲食是否有助於緩解濕疹症狀。
-
濕疹的常見範疇與症狀
-
濕疹的常見範疇
對於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士而言,濕疹通常會影響身體的屈曲部位,如頸部、手肘內側及膝蓋後方。接觸性皮膚炎則局限於接觸外部刺激物的部位,例如接觸刺激性化學品時會影響手部。長者則經常因年齡相關的皮膚乾燥問題而在小腿部位出現濕疹。
-
濕疹的症狀
濕疹發作的形式多樣,其外觀和症狀通常因急性或慢性而有所不同。濕疹的一個典型特徵是紅色、皮疹出現不規則邊緣,並可能會擴散至身體的不同部位。受影響的皮膚區域通常感到溫熱和敏感,明顯的炎症顯示皮膚處於免疫反應增強的狀態。
-
在急性濕疹中,病情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小型、充滿液體的水泡。這些水泡極易因抓癢而破裂,導致表皮下的敏感皮膚和生皮膚暴露出來,為細菌感染創造了理想環境。二次感染可能加劇炎症,延長癒合時間,並需要醫療介入進行治療。
-
濕疹有哪些護理和治療方案?
雖然濕疹無法完全根治,但可以通過治療和細心的皮膚護理來控制症狀。
-
濕疹的治療方法
濕疹的醫療介入治療旨在減輕發炎和舒緩痕癢感覺。醫生通常會處方外服類固醇(直接塗抹在皮膚上)來控制發炎情況,而抗組織胺則可以幫助減輕痕癢感覺。保持皮膚濕潤亦非常重要,因此建議經常使用溫和、適合皮膚的保濕產品為皮膚保濕。
-
一般護理
良好的皮膚護理習慣對於控制濕疹非常重要。洗澡時間應該縮短,並使用溫和的水溫,因為熱水會帶走皮膚的天然油脂。而使用低致敏性的肥皂和洗髮液亦可以幫助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
衣物方面,純棉織物是最理想的物料選擇,因為它們透氣並能吸收汗水。相反,應避免穿著羊毛衣物,因為它們會刺激敏感的皮膚。洗衣時應使用溫和的洗衣液,並確保徹底沖洗以清除所有殘留物。同時,保持家居環境清潔同樣重要,因為灰塵和致敏原會令濕疹惡化,因此建議避免使用容易積聚灰塵的地毯和毛絨玩具,以減少接觸潛在的刺激物。
-
在處理濕疹時保持信心和細心
對許多香港人來說,如何應對濕疹反映了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的選擇和個人敏感度的挑戰。從考驗皮膚耐受力的潮濕夏季和乾燥冬季,到日常生活中存在於家居、衣櫥和飲食中的致敏原,管理濕疹需要全面而明智的方法。
-
雖然濕疹無法完全根治,但可以通過醫療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來有效控制。一些細小但持之以恆的改變,例如選擇透氣的衣物、保持家居整潔,以及維持溫和的皮膚護理習慣,能大大減少急性濕疹發作的機會並改善生活質素。除此之外,尋求專業醫療意見以識別特定的飲食或環境誘因,並制定符合個人需求的治療計劃,也是管理濕疹的重要一環。
-
備註:
1. 資料來源:濕疹 (2021) https://www.redcross.org.hk/sites/redcross/files/media/hcs_files/HE-202104%20ENG.pdf
2. 資料來源: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eczema in Hong Kong (2019)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676062/
3. 資料來源: 濕疹 (2022)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9998-eczema
4. 資料來源: MFMER (2024).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atopic-dermatitis-eczema/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3279
![[Dec] Blog 2 - Featured Image_R0 (EN)](/Upload/news/21/photo/5e5e649f3344421b8461a51f06e761c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