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消息
更多
CNY offer_2025
蛇年體檢優惠 2025
CR_Thumbnail_2025
指定信用卡體檢優惠 低至48折
BEA CR_Thumbnail_2025
東亞銀行信用卡 特選體檢優惠
HPV 9_Thumbnail_2025
HPV 9 價疫苗 HK$4,850 3針
Shingrix_Photo_2023.07-01
SHINGRIX 生蛇疫苗 HK$5,200 (2 針)
PCV15 Vaccine
15價肺炎球菌疫苗
Food Safety-01
農曆新年食物安全指南:美食愛好者必讀
Shingles Explained
帶狀皰疹(生蛇)解說: 症狀、治療與Shingrix疫苗(蛇針)的預防作用
[Nov] Blog 3 - Featured Image_R1 (EN)
品嚐大閘蟹: 了解大閘蟹的健康益處、風險及如何安全享用
Unmasking Social Anxiety-01
揭開社交恐懼症的面紗: 克服社交障礙
[Oct] Blog 3 - Featured Image (EN)
上交叉綜合症: 成因、症狀及有效治療方法
[Oct] Blog 2 - Featured Image (EN)
猴痘(Mpox): 症狀、治療與預防
CNY offer_2025
寶康醫療深信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佳保障,要活得健康,不能紙上談兵。定期體檢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之一,可了解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亦可乃早發現潛在的致病的健康問題。-我們現推出2025蛇年體檢優惠,低至38折。現凡購買指定體檢計劃,可以優惠價HK$215接四價種流感疫苗(原價HK$350)。-請按此參閱體檢詳情。-歡迎致電寶康醫療中心查詢或預約。 中環診所: 2523 1808觀塘診所: 2523 9383-備註:1. 優惠期至2025年2月28日。敬請預約。2. 此優惠不能與其他優惠同時使用。3. 如有任何爭議,寶康醫療中心保留最終決定權。
CR_Thumbnail_2025
定期體檢要做足! 身體檢查對健康是非常重要,現憑指定信用卡到寶康醫療中心體檢,可享低至48折優惠。-按此參閱計劃詳情。按此參閱體檢須知。-如需預約,請致電寶康醫療中心。
BEA CR_Thumbnail_2025
健康是你最寶貴的財富。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可及早檢測疾病,令治療更有效。憑東亞銀行信用卡尊享指定體檢優惠可享低至45折優惠,詳情如下:_所有東亞銀行信用卡顯卓理財World萬事達卡 / World萬事達卡_其他詳情可瀏覽東亞銀行網頁。
HPV 9_Thumbnail_2025
HPV 9 疫苗適合 9 歲或以上的男性及女性接種。它能預防由9種HPV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 感染所引致的疾病如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肛門癌、生殖器官濕疣(椰菜花) 。_寶康醫療採用的HPV9疫苗,均由默沙東藥廠 (MSD)提供的原廠正貨並於香港註冊之加衛苗9合1。_年齡優惠價 (HK$)原價 (HK$)9 -14 歲$3,800 (2針)$4,700 (2針)15 歲或以上$4,850 (3針)$7,000 (3針)_歡迎致電寶康醫療中心查詢及預約。_如想了解更多關於HPV疫苗的資訊, 可瀏覽: HPV 9 常見問題_備註:1. 已包接種第一針前醫生評估服務。2. 優惠期至2025年2月28日。3. 所有疫苗費用須於接受第一次注射時全數繳付。已支付的費用將不可轉讓及退回。已購買之HPV9 疫苗有效期為6個月, 必須於6個月內完成接種 (以首針計算),逾期作廢。4. 疫苗按供應情況而定,售完即止。
Shingrix_Photo_2023.07-01
由即日起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憑指定信用卡到寶康醫療中心可以HK$5,200享用生蛇疫苗(2針)優惠。-歡迎致電寶康醫療中心查詢疫苗詳情及預約。-中環診所 電話 : 2523 1808地址 : 中環德輔道中33號10樓 (港鐵中環站B出口或香港站C出口)-觀塘診所 電話 : 2523 9383地址 : 九龍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五期東亞銀行中心28樓2802室(港鐡觀塘站A2出口)-備註:1. 只適用50歲或以上/18歲或以上的高危人士,已包疫苗注射前醫生評估。2. 此優惠不能與其他折扣及推廣優惠同時使用。3. 疫苗按供應情況而定,售完即止。4. 已購買之生蛇疫苗有效期為6個月, 必須於6個月內完成接種 (以首針計算),逾期作廢。
PCV15 Vaccine
寶康醫療中心提供15價肺炎球菌疫苗注射服務,並參與政府疫苗接種計劃,現已接受查詢及預約。-中環診所 電話 : 2523 1808地址 : 中環德輔道中33號10樓 (港鐵中環站B出口或香港站C出口)-觀塘診所 電話 : 2523 9383地址 : 九龍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五期東亞銀行中心28樓2802室(港鐡觀塘站A2出口)_根據《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數據顯示,肺炎列入本港主要死因第二位,主要由血清3型引致。感染肺炎鏈球菌可引致多種疾病,包括中耳炎、鼻竇炎,嚴重的經由血液入侵導致敗血症及腦膜炎。_15價肺炎球菌疫苗針對本港血清3型肺炎球菌提高保護,預防15種血清型引致的肺炎及入侵性疾病。_價錢: HK$1,650 一針供應商: 美國默沙東藥廠 MSD適用對象: 6週或以上人士_備註1. 已包接種第一針前醫生評估服務。2. 所有疫苗費用須於接受第一次注射時全數繳付。3. 已支付的費用將不可轉讓及退回。4. 疫苗按供應情況而定,售完即止。
Food Safety-01
臨近農曆新年,不少市民開始準備迎接節日的盛宴和傳統美食。從分享盆菜到品嚐口感甜膩的年糕,美食在節慶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籌備與親朋好友團聚之際,食物安全雖然至關重要,但往往在人們沈醉於節日氣氛時被忽略。從選購食材到預防哽塞危險,再到如何妥善保存剩餘的食物,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在享用傳統賀年食品同時,確保親朋好友的健康和安全。-精明選購傳統賀年食品全盒是香港人過年的必備元素,全盒內會放滿開心果、瓜子和賀年糖果等賀年食品,為訪客帶來歡樂。因此在選購賀年食品時應多加留意各種細節,確保食物安全。-避免含人工色素的糖果選購賀年糖果時,要特別注意當中是否含有人工色素。研究顯示,如紅色40號、黃色5號和藍色1號等合成色素會令糖果呈現不自然的鮮艷色彩,這些色素會導致兒童的行為改變及過度活躍。 相反,應選購顏色較柔和,使用如蝶豆花、甜菜根或薑黃等天然食材製作的糖果。-如何挑選安全的傳統零食傳統賀年零食的品質指標亦非常重要。例如,天然開心果外殼應呈淺米色至淡奶油色,並偶有深色斑點。避免選購外殼顏色亮白均勻或呈粉筆狀的開心果,因為這些開心果通常代表經過過氧化氫漂白,可能會殘留有害的化學物質。同樣,在選購瓜子時,應選擇表面呈自然啞光顏色而不是像玻璃般光亮的瓜子。那些外表均勻光澤,顏色不自然的瓜子通常表示打蠟過度,而打蠟過程中含有的潛在有害物質會隨著時間在體內積聚,對健康構成威脅。-預防節日期間發生哽塞意外傳統賀年食品,特別是湯圓和年糕等黏性食物,容易造成哽塞(哽親)的情況,尤其是對於吞嚥能力較差的幼兒和老年人來說更需要特別注意。在準備這些食物時,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以減低哽塞的風險。湯圓可以在食用時切成四份,並確保煮至軟身但不會太黏。年糕則可以切成不超過一吋闊的薄片或小塊,並建議用蒸的方法處理至軟身,而非用傳統煎年糕的方法,因為煎年糕會令質地較韌。-在享用這些食物時,確保進食的環境安全可以減低哽塞的風險。避免在熱烈暢談或玩遊戲期間進食這些食物,確保光線充足讓大家能看清食物。如有戴假牙、有吞嚥困難的長者或幼童,更應安排至少一個人在旁觀察,以防止意外發生。-寶康醫療深信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佳保障,要活得健康,不能紙上談兵。定期體檢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之一,可了解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亦可乃早發現潛在的致病的健康問題。-我們現推出2025蛇年體檢優惠,低至38折。現凡購買指定體檢計劃,可以優惠價HK$215接四價種流感疫苗(原價HK$350)。立即按此參閱體檢詳情。-烹調與供應盆菜-安全烹調盆菜盆菜是香港人過年必備的傳統菜式,由於製作過程複雜及包含多種食材,因此在處理時需要特別謹慎。盆菜的製作涉及各種食材,需要透過不同方法進行烹飪,從燜煮肉類到海鮮和蔬菜。每種配料都經過不同的處理步驟,包括醃製、預煮、冷卻和最後的裝盆。由於盆菜的處理步驟繁瑣,如不遵循適當的步驟,非常容易在多個關鍵點出現食物安全的問題。 為確保食物安全,在烹調過程中必須有系統地控制溫度。研究顯示,食物在室溫下放置過久會導致病菌迅速繁殖,同時可能產生即使再加熱也無法消除的耐熱毒素。 預備食材時,應使用冰浴系統快速降溫,將大份量的食材分批小量存放,並放入淺盤加快冷卻。所有預煮的配料應密封儲存在攝氏4度的環境,避免交叉污染。-安全供應盆菜供應盆菜時,溫度管理非常重要。重新加熱時要確保徹底加熱,盆菜中心溫度應達到至少攝氏75度,在情況許可下可以使用食物溫度計量度溫度進行驗證。如食用時間較長,應使用煤氣爐等設備進行加熱,保持溫度在攝氏60度以上。與他人分享食物時,應使用公筷,避免食客之間交叉感染。在大型聚會中,由於多人在較長時間內共享同一道菜,這種做法變得尤其重要。-如何安全儲存農曆新年剩餘的食物農曆新年的節慶活動通常需要準備大量食物,節日後經常會有不少剩餘的食物。如果剩餘的食物未能妥善儲存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因此如何儲存食物非常重要。-重要的溫度控制和儲存指引時間和溫度控制對防止細菌繁殖非常重要。在攝氏4度至60度之間,有害細菌可以在食物中快速繁殖,因此冷藏剩餘食物非常重要。所有剩餘的飯菜應在煮熟或供應後兩小時內冷藏。任何在室溫下放置超過四小時的食物都應丟棄,因為這段時間足以讓細菌大量繁殖並產生潛在毒素。-年糕和糕點即使在冷藏條件下也容易因潮濕而發霉。因此這些食品需要進行仔細的監察,如發現有發霉的跡象或異味,代表食物可能已受污染,應立即丟棄。很多人認為只要切走發霉部分,其他部分仍可食用。然而,一旦出現霉菌,即使只是小部分,代表霉菌已經深入蔓延至食品內。因此建議將整個食物丟棄。-如果決定保存剩餘的食物,不論外表如何新鮮,都應實施嚴格的三天冷藏期限。剩餘的食物應儲存在經過消毒的密封容器內,以減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並保持適當的食品質素。-聞一聞- 是否安全?我們經常依賴「聞一聞」的方法來檢測食物是否仍可食用,認為只要沒有異味就代表安全。但這種測試會帶來虛假的安全感,因為有害細菌可以在不產生可察覺的氣味或可視變化的情況下繁殖。即使看起來新鮮的食物也可能含有危險水平的病原體。重新加熱剩餘食物時,應確保中心溫度達到攝氏75度,而且只能重新加熱一次。多次重複加熱可能會令細菌產生抗性。-在農曆新年期間確保食物安全在慶祝農曆新年的同時,確保食物安全對保護家人健康非常重要。從挑選安全的傳統賀年糖果、預防黏性食物的哽塞風險,到正確處理如盆菜等共享佳餚,這些建議能確保我們每個人都能安全享用珍貴的傳統節日美食。遵循這些指引,我們才可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在農曆新年期間透過傳統節日美食與親朋戚友共創歡樂回憶。
Shingles Explained
帶狀皰疹,又稱為「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俗稱「生蛇」,是由水痘病毒再次復發而引起的疼痛性疾病。雖然任何曾感染過水痘的人都有可能生蛇,但該病主要影響長者和免疫力較差人士。隨著香港面臨人口老化,醫療資源日趨緊張,像Shingrix這類疫苗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根據《人類疫苗與免疫療法》的研究顯示,每7人中就有2人會生蛇;每20人中便會有1人出現與生蛇相關的神經痛;另外,每100人中更會有1人在眼部周圍出現生蛇的情況。-甚麼是生蛇?帶狀皰疹(生蛇)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引起,與水痘病毒相同。當水痘治癒後,病毒會潛伏於神經組織內,並可能會隨著年齡增長或免疫力下降時復發。生蛇的初期症狀包括身體或臉部一側出現刺痛、痕癢或燒灼感,隨後皮膚上會出現帶狀的疼痛性皮疹。皮疹會進一步形成充滿液體的水泡,最終破裂並結痂。常見的相關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和疲勞。如果皮疹波及臉部或眼睛,更可能會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失明。-此外,生蛇還有可能引起「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 等嚴重併發症。即使皮疹已經消退,患者仍可能經歷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劇烈神經痛,這種長期神經痛症狀在年長人士中較為常見。而其他併發症包括皮疹處的細菌感染,或者在極少數情況下,出現神經系統問題。-生蛇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免疫系統會逐漸衰弱,使50歲以上的人士更容易生蛇。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HIV等疾病的人士,由於免疫系統受到損害,也屬於高危群體。此外,接受化療或器官移植等治療的患者,由於免疫功能的衰弱,也容易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並引發嚴重併發症。免疫力薄弱的人士除了更容易生蛇,亦有較高可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例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甚至當病毒影響眼部時,會導致失明。-生蛇的傳染方法雖然生蛇不會直接人傳人,但生蛇患者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有機會傳播給從未感染過水痘或未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士,導致對方感染水痘,而不是生蛇。尤其在皮疹處於水泡階段時,傳染性最強,但一旦結痂,病毒的傳播風險就會大幅降低。-如果不幸生蛇,應如何保護他人?如果不幸不幸生蛇,應採取一系列措施避免傳播病毒。首先,應盡量遮蓋住皮疹,防止病毒擴散、避免觸摸或抓撓皮疹部位,並經常以肥皂水徹底洗手超過20秒。此外,更應避免與從未感染過水痘的孕婦、早產兒及免疫力較低人士接觸,以減少對他們的風險。-Shingrix疫苗(蛇針)能有效預防生蛇目前,Shingrix疫苗是預防生蛇及其併發症最有效的方法。此疫苗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適用於50歲及以上人士,以及免疫力較低的群體。雖然Shingrix疫苗能預防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但未能預防水痘病毒。-Shingrix疫苗需接種兩劑,在第一針與第二針之間需要間隔2至6個月。臨床研究顯示,它能有效預防年長人士生蛇,預防效率高達90%。因此,Shingrix已成為替代Zostavax疫苗的首選。-寶康醫療現有提供Shingrix疫苗,18歲或以上高風險人士及50歲或以上人士可付費接種,以減低生蛇的機會及患病所引起併發性的嚴重性。優惠詳情可按此參閱。-Shingrix疫苗的副作用與任何疫苗一樣,接種Shingrix疫苗(蛇針)後可能會引起副作用。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痛及注射部位的酸痛。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紅腫、痛癢等反應。對於膚色較淺的人,注射處的紅腫比較明顯,而深色皮膚的人可能較難察覺。此外,部分接種者亦可能會出現疲勞、肌肉痛或輕微的發燒等症狀,但這些症狀通常在幾天內便會消退。-雖然嚴重副作用較為罕見,但如果有任何疾病史或健康問題,應先諮詢醫護人員的建議。對於曾對疫苗成分過敏人士,更應避免接種Shingrix。此外,免疫力較低的人士,如HIV患者、正接受癌症治療或患有免疫力系統疾病的人士,亦應在接種疫苗前與醫生商討,因其免疫系統可能會對疫苗作出不同反應,而需要特別監測。對於生蛇患者,應等到病情痊癒後再接種疫苗。孕婦或哺乳期婦女亦應與醫護人員商討合適的疫苗接種時機。-生蛇的管理:提高預防意識的重要性生蛇對年齡較大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而言,是一種極其痛苦且消耗身心的疾病。雖然生蛇的症狀可通過多種治療方法控制,但考慮到長期併發症,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及視力喪失,預防才是最理想的應對方式。面對香港人口老化和醫療系統的壓力,透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生蛇,能有效減輕公共衛生負擔。預防措施如接種Shingrix疫苗,不僅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最容易感染病毒的群體。-備註:1.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202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026898/2. 資料來源: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 (2024) https://shingrixhcp.com/3. 資料來源: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2024) https://www.cdc.gov/shingles/about/index.html
[Nov] Blog 3 - Featured Image_R1 (EN)
每年的十月至十二月,是不少香港人期待已久的大閘蟹季節。這種季節性美食口感獨特且蟹膏香濃,即使膽固醇含量較高,依然大受歡迎。雖然大閘蟹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但因其膽固醇較高,我們應適量食用以平衡大閘蟹為我們帶來的健康風險和益處。-大閘蟹的營養價值大閘蟹的營養價值極為豐富,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鋅和鈣,適量進食的話對身體多種機能有益,並能促進整體健康。然而,大閘蟹的膽固醇含量比其他海鮮高,因此即使營養豐富,也需節制食用。以下是大閘蟹的營養成分,及其健康益處:-蛋白質6盎司(約170克)的大閘蟹所含的蛋白質,大約等於三隻雞蛋的總量。蛋白質是多種身體機能正常運作的重要元素,因此大閘蟹是一種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增強肌肉力量:蛋白質能促進肌肉增長和修復,適合經常做運動或需要提升肌肉線條的人士。促進新陳代謝:蛋白質可顯著提高新陳代謝,有助燃燒更多卡路里。充滿飽腹感:蛋白質能幫助提供飽腹感、控制飢餓感,並有助體重管理。-鐵每6盎司大閘蟹含有約2.9毫克鐵。鐵能幫助氧氣輸送至肌肉和大腦,對於提升能量和專注力非常重要。以下是大閘蟹中鐵含量的益處:-男性:19歲以上數男性每日需攝取8毫克鐵 ,大閘蟹能助男性補充鐵質,提升體能表現。-女性:女性每日對於鐵的需求會因應年齡和生理狀態而異,19-50歲的女性每日需攝取18毫克的鐵質;50歲以上女性每日只需攝取8毫克;孕婦則需27毫克 。充分攝取鐵質有助預防貧血及支持健康懷孕。-缺乏鐵質可能會導致耐力下降、減低免疫力,並對專注力產生負面影響。-鋅每6盎司大閘蟹含有若3.7毫克的鋅 ,有助於增強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及減少炎症。增強免疫力:鋅對於免疫系統非常重要,能幫助身體抵抗病毒感染,及加速康復。促進新陳代謝:鋅有助促進新陳代謝,並協助將食物轉化為能量。加強傷口癒合能力與抵抗炎症:鋅能加強傷口癒合能力,減少炎症,在應對慢性病時效果尤其顯著。-大閘蟹的膽固醇含量大閘蟹,特別是其濃郁的蟹膏,膽固醇含量極高。每100克蟹膏中,膽固醇含量可達200至466毫克,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日膽固醇攝取量,不應超過300毫克。這意味著,即使食用少量蟹膏,亦會接近甚至超過世衛建議的每日攝入量,因此必須控制食用量。尤其是患有心臟病、高血膽固醇,或有家族遺傳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士,更需格外注意食用量。-來自動物的脂肪會提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的水平,久而久之可能導致動脈斑塊堆積。由於蟹膏的脂肪含量較高,為避免壞膽固醇水平飆升,建議適量食用,不宜過量。-大閘蟹的建議食量為每次不超過兩隻 (約4至6兩)。對於高膽固醇或心臟病患者,每次只應食用一隻。適量食用大閘蟹能降低因高膽固醇引發的健康風險,同時保留享用大閘蟹的美味與健康益處。此外,與含有高膳食纖維的蔬菜配合食用,能避免當日攝取過量膽固醇,有助維持均衡飲食。-如何挑選及處理大閘蟹在品嚐味道獨特的大閘蟹時,食物安全同樣重要。由於大閘蟹可能攜帶細菌和寄生蟲,如處理不當,可引致食物中毒。作為香港秋季的時令美食,要安全享用大閘蟹,選購及烹調過程皆需格外謹慎。-以下是從選購到烹調的關鍵步驟,幫助你安心品味大閘蟹:-挑選只購買活蟹,並確保蟹殼完整、有光澤且無異味。大閘蟹的新鮮度非常重要,因可避免細菌滋生。-儲存將大閘蟹冷藏,直至準備烹飪,以減低細菌滋生;購買後應盡快食用,以保持新鮮。-處理烹飪前,應用清水徹底刷洗蟹殼和蟹鉗。由於大閘蟹可能帶有寄生蟲,因此必須完全煮熟。同時應避免生食,因為醋或芥末等調味料無法殺死細菌或寄生蟲。-食用食用前應移除內臟。為降低健康風險,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過量食用含高膽固醇的蟹膏。此外,進食前務必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備註:1. 資料來源:時令食品與節日食安建議 (2021) https://www.cfs.gov.hk/tc_chi/whatsnew/whatsnew_sfst/whatsnew_sfst_Fresh_Water_Hairy_Crabs_and_Food_Safety.html2. 資料來源: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iron (2018)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872283. 資料來源: 膽固醇攝入量不再受限制? (2022)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90041.html4. 資料來源: Jesch, Elliot D, and Timothy P Carr. “Food Ingredients That Inhibit Cholesterol Absorption.” Preventive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vol. 22,2 (2017): 67-80. doi:10.3746/pnf.2017.22.2.67
Unmasking Social Anxiety-01
社交恐懼症 (又稱為社交焦慮症) 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著全球眾多人,使他們難以過上充實的社交生活。在香港,社交恐懼症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根據本地研究數據顯示,多達28.7%的香港居民在不同程度上受社交恐懼症的症狀影響。- 然而,即使患有社交恐懼症的比例如此之高,尋求援助的人相對較少。與西方國家超過20%的求助率相比,香港僅有8.7%的受影響人士會尋求專業支援。-社交恐懼症是甚麼?為甚麼表面上最自信的人也無法避免患有社交焦慮?社交恐懼症是一種慢性的心理健康問題,對社交場合的強烈恐懼是核心特徵之一,尤其擔心在社交場合被他人負面評價或批評。這種焦慮感常導致逃避的行為,從而讓受影響人士的日常活動能力受到影響,例如公開演講、結識新朋友或進行日常溝通等都會受到影響。- 對大多數受影響人士而言,社交焦慮可能是一個終身的問題,對人際關係、工作以及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即使焦慮症在香港呈現出近2:1的女性男性的比例,患病比例並無明顯性別傾向。社交恐懼症通常於青春期或成年的初期開始,因此及早發現社交恐懼症的症狀並尋求治療非常重要。-社交恐懼症的症狀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通常會經歷一連串影響情緒健康和身體健康的症狀,往往導致生活方式有顯著的改變。-1. 害怕被評價:對他人的負面評價持續感到憂慮。2. 害怕尷尬:對在公眾場合做出尷尬行為有深層次的恐懼。3. 難以與陌生人互動:在需要與不熟識的人互動的情境下感到極大的焦慮。4. 身體症狀:如臉紅、流汗、顫抖或聲音發抖等生理反應,經常進一步加劇焦慮情況。-這種過度的焦慮通常與實際情況不成正比,通常會導致患者逃避社交互動,並影響他們的社交生活及人際關係。-診斷在診斷社交恐懼症時,需要由專業的心理健康人士進行詳細評估,以確保正確理解病情和得多妥善治療。診斷內容通常包括身體檢查,以排除潛在的醫學原因,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藥物的副作用等。專業的人士還會評估焦慮的頻率、強度,以及引發焦慮的特定情境。辨別出情境觸發因素有助於區分社交恐懼與普通害羞,從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診斷社交恐懼症時,必須符合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列出的標準。使用社交恐懼量表(SPIN)等檢查工具,有助於識別需要轉介至合資格醫療專業人士的患者。SPIN的分數達到19分或以上時,代表患者需要進一步轉介。此外,SPIN還可用於監測治療的進度。-社交恐懼症的治療方法治療的方法取決於社交焦慮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而定。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綜合兩者進行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BT)認知行為療法(CBT)被廣泛認為是治療社交恐懼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專注於識別、挑戰和轉化引發焦慮的扭曲性思維模式和信念。- 透過認知行為療法,患者可以學習辨別對社交互動的扭曲思維,例如在面對評價或尷尬的恐懼,並將這些想法轉化為更平衡和更現實的觀點。在過程中幫助患者擺脫自我挫敗的思維循環,促進建立更健康的應對方法。同時,認知行為療法亦會教導患者實用的焦慮管理技巧,例如呼吸練習和阻止負面思維的技巧,使患者能在面對高壓的情況時有效應對焦慮情況。-暴露療法暴露療法是基於認知行為療法(Exposure-Based CBT)的特殊認知行為療法,透過逐步且有系統地將患者暴露於令其感到恐懼的社交情境中,幫助他們逐漸克服焦慮。此方法的設計結構旨在讓患者以安全的方式逐步面對通常引發焦慮的情境,例如在群眾面前發言、結識新朋友,甚至是進行眼神交流。- 治療時會從較不具威脅性的場景開始,然後逐步過渡至更具挑戰性的情境,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信心並逐步學習管理焦慮的方法。暴露療法中的技術包括角色扮演社交互動、社交技巧訓練,以及在安全環境中練習真實生活的情境。-社交恐懼症的藥物治療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通常是針對持續性社交恐懼症狀的首選藥物類型。此外,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s)亦能是另一種治療選擇。- 為了減少副作用的風險,醫生通常會從低劑量開始,並逐步增加至完整劑量。治療可能需要持續幾個星期至幾個月的時間才能使焦慮症狀有明顯改善。-不要放棄無論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效果都不會立竿見影。學習新技能以幫助管理焦慮是需要時間的,而找到適合治療社交恐懼症的正確藥物也需要耐心。- 對於某些人而言,社交恐懼症的症狀可能隨著時間逐漸減退,並且可以停止使用藥物;但對於某些患者而言,則可能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以防止病情復發。-克服社交恐懼症帶來的社交障礙社交焦慮是一種在香港十分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著不同社會及專業背景的人士。然而,由於心理健康問題的污名化,許多人因此在尋求幫助時卻步,導致需要長期與焦慮及孤立感搏鬥。-透過提高公眾對社交焦慮的認知,並促進有關心理健康的公開討論,香港可營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讓人們更願意尋求支援。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兩者的結合,社交恐懼症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狀,重返社會,過上充實的生活。 備註:1. 資料來源:新生精神康復會 (2023) https://www.nlpra.org.hk/annualreportdetail/tc/pub/330/2532. 資料來源: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 (2020) https://www.shallwetalk.hk/zh/mental-health-information/anxiety-disorders/3. 資料來源: 社交恐懼症調查表 (2024) https://greenspacehealth.com/en-us/social-anxiety-spin/4. 參考資料 : Lee, Ng, Kwok, & Tsang. (2009).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ocial fear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3(3), 327-332.5. 參考資料 : Lee, S., Lee, M. T. Y., & Kwok, K. (2005). A community-based telephone survey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88, 183–186.6. 參考資料 : Connor K.M., Jonathan R.T., et 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ocial Phobia Inventory (SPIN): New self-rating scal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0) 176: 379-386
[Oct] Blog 3 - Featured Image (EN)
上交叉綜合症(Upper Cross Syndrome, UCS)是一種由上半身肌肉群不平衡引起的姿勢失調,通常是因為特定肌肉過度緊張或使用過度,而其他肌肉因缺乏活動而逐漸弱化所致。這種不平衡會影響頸部、肩膀和上背部的健康。-隨著香港都市生活中久坐不動的習慣愈加普遍,患上上交叉綜合症的情況也日益增多。許多人,包括兒童,長時間使用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來進行工作和休閒活動。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大幅增加出現上交叉綜合症的風險。根據香港大學2016年的調查顯示,74.8%的兒童每天花超過2小時使用電子產品,比例遠高於美國的20.8%及中國北京的47.4%。長時間的維持不良姿勢讓香港居民更容易患上上交叉綜合症。-甚麼是上交叉綜合症?頸部、肩膀和胸部的肌肉不平衡是導致上交叉綜合症的主要成因,在下列情況下發生:●頸部和肩膀後方的肌肉過度使用,導致緊繃和壓力。●胸部肌肉縮短、緊繃,進一步加劇姿勢問題。●長時間過度使用特定肌肉群,而其他肌肉(如頸前和肩膀下方的肌肉)的肌力逐漸減弱。-由於過度使用特定肌肉群導致某些肌肉過度發達,與其他使用不足的肌肉群交叉分佈,這種不平衡會形成一個「X」形,因此被稱為「上交叉綜合症」。-上交叉綜合症的五大症狀患有上交叉綜合症的人會出現多種身體症狀:1.圓肩和駝背: 因持續的肌肉緊繃,肩膀呈現圓形向上傾斜,久而久之出現駝背的情況。2.頭部前傾: 頭部前伸,進一步加重頸部的壓力。3.脊椎彎曲: 頸部脊柱向內彎曲,上背部向外彎曲,導致明顯的不平衡。4.疼痛和不適: 經常出現頸部疼痛、肩膀緊繃和上背部肌肉疲勞。肌肉緊張可能導致下顎疼痛及頭痛。5.日常活動困難: 久坐、閱讀或保持專注變得困難,因為肌肉很快感到疲憊。-如何治療上交叉綜合症?上交叉綜合症可以透過進行姿勢調整,及定期運動來強化和拉伸受影響的肌肉以達到改善的效果。即使在進行拉伸運動的初期可能會感到不適,但堅持運動對改善上交叉綜合症的情況非常重要,而缺乏運動會導致肌肉僵硬,進一步加重症狀。-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是有效治療上交叉綜合症的非侵入性方法。物理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幫助患者糾正錯誤姿勢,例如矯正頭部前傾、圓肩和上背部過度彎曲等問題。姿勢調整有助減輕受影響肌肉的壓力,讓肌肉的使用得到平衡。隨著姿勢改善,肌肉功能會逐漸恢復,減輕肌肉緊繃的情況,並預防情況惡化。-除此之外,物理治療還能有效紓緩疼痛感覺。許多上交叉綜合症患者受到頸部、肩膀及上背部的慢性疼痛困擾,影響日常活動及生活質素。透過手法治療(Manual Therapy),物理治療師可以幫助患者紓緩肌肉的繃緊情況、改善關節活動,並減輕不適感。物理治療從上交叉綜合症的根源著手,讓患者無需再受持續疼痛的困擾,重拾日常生活的樂趣。-改善上交叉綜合症的運動頸部旋轉運動頸部旋轉運動有助恢復頸部和肩膀的靈活性,及緩解肌肉緊繃。運動步驟如下:1.坐或站立時保持頭部正直,對齊肩膀,並保持背部挺直。2.慢慢將頭部轉向右側,直到感覺到頸部和肩膀側面的拉伸。3.保持伸展15至30秒,然後將頭部恢復到中心位置。4.重複以上步驟進行左側伸展。每側最多進行10組,效果最佳。-肩膀旋轉運動肩膀旋轉運動有助於緩解肌肉緊繃,並改善肩膀的靈活度。步驟如下:1.雙臂放鬆,站直並雙腳與肩同寬。2.慢慢將肩膀向前旋轉,畫出大圓圈。3.進行10次肩膀旋轉。肩膀旋轉運動可在一天中多次進行,以緩解肩膀僵硬問題。-上交叉綜合症常見問題需要手術治療上交叉綜合症嗎?不需要。非侵入性物理治療、運動及姿勢矯正通常已足夠。只有在極少數脊椎結構損傷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進行手術。-若不及時治療上交叉綜合症,會導致其他健康問題嗎?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以下其他健康問題:●慢性頸部、肩膀和上背部疼痛●頻繁頭痛●胸部壓迫,影響呼吸功能●長期肌肉失衡導致肩關節穩定性減弱和關節功能受損-甚麼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預防上交叉綜合症?採取以下生活方式改變可以預防上交叉綜合症及減少復發風險:●坐著及站立時保持良好姿勢。●在久坐期間定期進行休息並進行適當伸展活動。●透過針對性運動來強化上背及頸部肌肉。●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工作椅來支撐正確姿勢。-上交叉綜合症由你掌控在香港,久坐的生活方式和長時間使用數碼產品變得相當普遍,因此上交叉綜合症逐漸成為都市人健康的一大隱憂。許多兒童由於從小養成不良姿勢的習慣,以及許多成年人長時間坐在電腦台前工作或長期使用智能手機,這些因素大大增加患上上交叉綜合症的風險。-上交叉綜合症可以通過姿勢矯正、物理治療及定期運動來緩解症狀並改善姿勢。一些簡單的運動,例如頸部和肩膀旋轉運動,都有效改善上交叉綜合症的情況。而對於較為嚴重的患者,物理治療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幫助他們恢復肌肉平衡、緩解疼痛,並提高生活品質。-掌控上交叉綜合症的關鍵在於養成良好的姿勢習慣、保持適量的運動,以及建立符合人體工學的工作空間,這樣可以有效預防該症狀的出現或復發。-備註:1. Medical News Today. (2017). What's to know about upper crossed syndrome?Available from: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188972. 香港護脊中心. (2024). 不要再做縮頭烏龜 頸部運動可擊退頸. Available from: https://www.spinecentre.com.hk/ch/about-chiropractic/exercises/neck-and-shoulder-stretches3. SPOTEBI Fitness and Nutrition. (2024). Shoulder Rolls | Illustrated Exercise Guide. Available from: https://www.spotebi.com/exercise-guide/shoulder-rolls/4. Airrosti. (2024). Upper Cross Syndrome: Causes, Symptoms & Treatment. Available from: https://www.airrosti.com/injuries-we-treat/upper-cross-syndrome/5. Cureus. (2023). Physio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Upper Cross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583860/
[Oct] Blog 2 - Featured Image (EN)
猴痘(Mpox)近年因疫情爆發而成為引起全球關注的傳染病。過去,猴痘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區爆發,通常與當地動物或旅客有關。自2022年開始全球監控猴痘病毒,截至2024年7月31日,已有超過120個國家報告了逾10萬宗確診病例,及超過200宗死亡個案。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病例激增更引發了全球對此病毒的關注。自2022年5月起,許多多國相繼出現猴痘爆發案例,進一步加劇大眾對猴痘的憂慮。-甚麼是猴痘?猴痘病毒(MPXV)是一種傳染性病毒,症狀包括疼痛的皮疹、發燒和類似流感的症狀。患者可能會出現淋巴腫脹、肌肉疼痛和疲倦感。雖然大多數患者能完全康復,但部分免疫力較弱的人士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猴痘的症狀大多持續約2至4週,但免疫力較弱人士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2022年全球爆發的主要地區是非洲,尤其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報告顯示猴痘存在第一分支(Clade la)和第二分支(Clade lb)的病毒亞型。-猴痘的嚴重併發症雖然大多數患者可在沒有併發症的情況下完全康復,但免疫力較弱的人士可能會出現嚴重健康問題。常見的併發症包括皮疹感染,當皮疹接觸到細菌時,可能引發膿腫、潰瘍或永久性皮膚損傷。這類細菌感染可能需要額外的抗生素治療,以防情況進一步惡化。-此外,猴痘還可能引起呼吸系統併發症,如肺炎。特別是當病毒擴散至肺部時,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胸痛和嚴重疲勞。當患者發生以上情況,則需要住院治理。病毒還可能影響眼睛,導致角膜感染及結膜炎(眼部炎症),在嚴重情況下可能會造成永久失明。如果感染期間出現眼痛或視力模糊,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其他嚴重併發症包括當病毒影響口腔或喉嚨時,可能會引起吞嚥困難,從而導致脫水或營養不良。若出現這些情況,患者應儘快求醫,以緩解症狀並確保充足的營養攝取。-猴痘的傳播途徑猴痘主要透過與感染者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皮膚接觸、性行為,以及口對口或口對皮膚的接觸都是主要的傳播途徑。與感染者同住或有親密接觸的人士面臨較高的感染風險,特別是對於擁有多個性伴侶的人士,性行為可能會增加親密接觸的風險。此外,母親在懷孕或分娩時也可能將病毒傳給嬰兒,對新生兒構成風險。-病毒也可以通過接觸被污染的物品(如衣物、毛巾或床單)間接傳播,與感染者的皮疹或體液接觸時也容易受到感染。醫護人員及在臨床環境中處理針頭的工作人員,由於暴露風險較高,應特別注意預防猴痘感染。-在某些地區,猴痘還可以從動物傳染給人類,在病毒流行的地區較為常見。人類可能因被感染動物咬傷或抓傷,或在捕獵、處理或食用未煮熟的感染動物肉時受到病毒感染。-大多數猴痘患者無需住院接受治療,猴痘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皮疹和疼痛。患者需要保持患處清潔乾燥以防止感染,並使用抗組胺藥減輕瘙癢。止痛藥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可幫助緩解疼痛和退燒。-適當的傷口護理至關重要,包括用肥皂和水輕柔清洗患處,並用乾淨的敷料覆蓋皮疹。如果皮疹影響眼部,應立即求醫,以避免視力受損。對大多數患者而言,充分休息和補充水分是康復的關鍵,但對於嚴重的病例,則可能需要住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猴痘疫苗進行有效預防猴痘疫苗是防止病毒傳播的主要預防措施,特別是對於高風險群體,如醫護人員或擁有多個性伴侶的人士。猴痘疫苗在接觸病毒前接種才能達致最佳效果,但即使在接觸後接種,也能有效預防及減輕猴痘的徵狀。如果在接觸病毒後4天內接種疫苗,可防止疾病的發作;若在4至14天內接種,則可減輕疾病的嚴重性。-猴痘疫苗能幫助人體建立對抗病毒的免疫力,減少嚴重症狀或併發症的風險。特別建議在爆發期間或有持續傳播的地區接種猴痘疫苗。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避免與感染者進行親密接觸,結合疫苗接種,是預防猴痘的最佳方法。-根據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的接種計劃,以下高風險香港居民如有需要,可於衞生署轄下全部社會衞生科診所接種猴痘疫苗:●高風險性行為的人士,例如:男男性接觸者(MSM)、擁有多名性伴侶人士、性工作者、過去十二個月有性傳播感染史;●為確診猴痘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醫護人員;●處理動物傳染痘病毒的實驗室人員;及●當猴痘在香港爆發時,有較高風險的照顧動物人員。-面臨持續的猴痘挑戰猴痘仍然是一個公共衛生的關注問題,對全球個人和社區造成影響。病毒通過密切接觸的傳播能力以及潛在的併發症,突顯了持續提高警覺和醫療準備的重要性。雖然多數患者只需在有限的醫療輔助下便能康復,但亦有某些群體面臨著嚴重症狀和併發症的風險,因此及時的醫療照護和預防措施(如疫苗接種)至關重要。-隨著全球社會努力應對和控制猴痘的蔓延,重點仍然是在通過疫苗、適當的醫療保健和降低傳播風險來減少其影響。通過優先考慮預防和早期治療,我們能更好地管理與猴痘相關的風險,幫助減少傳播。-備註:1. 資料來源:ECDC. (2024). Epidemiological update, week 37/2024: Mpox due to monkeypox virus clade I. Available from: https://www.ecdc.europa.eu/en/news-events/mpox-monkeypox-epidemiological-update-week-37-20242. 資料來源:猴痘疫苗接種計劃 (2024). Mpox Vaccination Programme.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6090.html3. 資料來源: 猴痘 (2024)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pox4. 資料來源: 世衛組織總幹事宣布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24)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14-08-2024-who-director-general-declares-mpox-outbreak-a-public-health-emergency-of-international-concern
CNY offer_2025
寶康醫療深信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佳保障,要活得健康,不能紙上談兵。定期體檢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之一,可了解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亦可乃早發現潛在的致病的健康問題。-我們現推出2025蛇年體檢優惠,低至38折。現凡購買指定體檢計劃,可以優惠價HK$215接四價種流感疫苗(原價HK$350)。-請按此參閱體檢詳情。-歡迎致電寶康醫療中心查詢或預約。 中環診所: 2523 1808觀塘診所: 2523 9383-備註:1. 優惠期至2025年2月28日。敬請預約。2. 此優惠不能與其他優惠同時使用。3. 如有任何爭議,寶康醫療中心保留最終決定權。
CR_Thumbnail_2025
定期體檢要做足! 身體檢查對健康是非常重要,現憑指定信用卡到寶康醫療中心體檢,可享低至48折優惠。-按此參閱計劃詳情。按此參閱體檢須知。-如需預約,請致電寶康醫療中心。
BEA CR_Thumbnail_2025
健康是你最寶貴的財富。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可及早檢測疾病,令治療更有效。憑東亞銀行信用卡尊享指定體檢優惠可享低至45折優惠,詳情如下:_所有東亞銀行信用卡顯卓理財World萬事達卡 / World萬事達卡_其他詳情可瀏覽東亞銀行網頁。
HPV 9_Thumbnail_2025
HPV 9 疫苗適合 9 歲或以上的男性及女性接種。它能預防由9種HPV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 感染所引致的疾病如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肛門癌、生殖器官濕疣(椰菜花) 。_寶康醫療採用的HPV9疫苗,均由默沙東藥廠 (MSD)提供的原廠正貨並於香港註冊之加衛苗9合1。_年齡優惠價 (HK$)原價 (HK$)9 -14 歲$3,800 (2針)$4,700 (2針)15 歲或以上$4,850 (3針)$7,000 (3針)_歡迎致電寶康醫療中心查詢及預約。_如想了解更多關於HPV疫苗的資訊, 可瀏覽: HPV 9 常見問題_備註:1. 已包接種第一針前醫生評估服務。2. 優惠期至2025年2月28日。3. 所有疫苗費用須於接受第一次注射時全數繳付。已支付的費用將不可轉讓及退回。已購買之HPV9 疫苗有效期為6個月, 必須於6個月內完成接種 (以首針計算),逾期作廢。4. 疫苗按供應情況而定,售完即止。
Shingrix_Photo_2023.07-01
由即日起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憑指定信用卡到寶康醫療中心可以HK$5,200享用生蛇疫苗(2針)優惠。-歡迎致電寶康醫療中心查詢疫苗詳情及預約。-中環診所 電話 : 2523 1808地址 : 中環德輔道中33號10樓 (港鐵中環站B出口或香港站C出口)-觀塘診所 電話 : 2523 9383地址 : 九龍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五期東亞銀行中心28樓2802室(港鐡觀塘站A2出口)-備註:1. 只適用50歲或以上/18歲或以上的高危人士,已包疫苗注射前醫生評估。2. 此優惠不能與其他折扣及推廣優惠同時使用。3. 疫苗按供應情況而定,售完即止。4. 已購買之生蛇疫苗有效期為6個月, 必須於6個月內完成接種 (以首針計算),逾期作廢。
PCV15 Vaccine
寶康醫療中心提供15價肺炎球菌疫苗注射服務,並參與政府疫苗接種計劃,現已接受查詢及預約。-中環診所 電話 : 2523 1808地址 : 中環德輔道中33號10樓 (港鐵中環站B出口或香港站C出口)-觀塘診所 電話 : 2523 9383地址 : 九龍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五期東亞銀行中心28樓2802室(港鐡觀塘站A2出口)_根據《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數據顯示,肺炎列入本港主要死因第二位,主要由血清3型引致。感染肺炎鏈球菌可引致多種疾病,包括中耳炎、鼻竇炎,嚴重的經由血液入侵導致敗血症及腦膜炎。_15價肺炎球菌疫苗針對本港血清3型肺炎球菌提高保護,預防15種血清型引致的肺炎及入侵性疾病。_價錢: HK$1,650 一針供應商: 美國默沙東藥廠 MSD適用對象: 6週或以上人士_備註1. 已包接種第一針前醫生評估服務。2. 所有疫苗費用須於接受第一次注射時全數繳付。3. 已支付的費用將不可轉讓及退回。4. 疫苗按供應情況而定,售完即止。
Food Safety-01
臨近農曆新年,不少市民開始準備迎接節日的盛宴和傳統美食。從分享盆菜到品嚐口感甜膩的年糕,美食在節慶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籌備與親朋好友團聚之際,食物安全雖然至關重要,但往往在人們沈醉於節日氣氛時被忽略。從選購食材到預防哽塞危險,再到如何妥善保存剩餘的食物,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在享用傳統賀年食品同時,確保親朋好友的健康和安全。-精明選購傳統賀年食品全盒是香港人過年的必備元素,全盒內會放滿開心果、瓜子和賀年糖果等賀年食品,為訪客帶來歡樂。因此在選購賀年食品時應多加留意各種細節,確保食物安全。-避免含人工色素的糖果選購賀年糖果時,要特別注意當中是否含有人工色素。研究顯示,如紅色40號、黃色5號和藍色1號等合成色素會令糖果呈現不自然的鮮艷色彩,這些色素會導致兒童的行為改變及過度活躍。 相反,應選購顏色較柔和,使用如蝶豆花、甜菜根或薑黃等天然食材製作的糖果。-如何挑選安全的傳統零食傳統賀年零食的品質指標亦非常重要。例如,天然開心果外殼應呈淺米色至淡奶油色,並偶有深色斑點。避免選購外殼顏色亮白均勻或呈粉筆狀的開心果,因為這些開心果通常代表經過過氧化氫漂白,可能會殘留有害的化學物質。同樣,在選購瓜子時,應選擇表面呈自然啞光顏色而不是像玻璃般光亮的瓜子。那些外表均勻光澤,顏色不自然的瓜子通常表示打蠟過度,而打蠟過程中含有的潛在有害物質會隨著時間在體內積聚,對健康構成威脅。-預防節日期間發生哽塞意外傳統賀年食品,特別是湯圓和年糕等黏性食物,容易造成哽塞(哽親)的情況,尤其是對於吞嚥能力較差的幼兒和老年人來說更需要特別注意。在準備這些食物時,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以減低哽塞的風險。湯圓可以在食用時切成四份,並確保煮至軟身但不會太黏。年糕則可以切成不超過一吋闊的薄片或小塊,並建議用蒸的方法處理至軟身,而非用傳統煎年糕的方法,因為煎年糕會令質地較韌。-在享用這些食物時,確保進食的環境安全可以減低哽塞的風險。避免在熱烈暢談或玩遊戲期間進食這些食物,確保光線充足讓大家能看清食物。如有戴假牙、有吞嚥困難的長者或幼童,更應安排至少一個人在旁觀察,以防止意外發生。-寶康醫療深信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佳保障,要活得健康,不能紙上談兵。定期體檢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之一,可了解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亦可乃早發現潛在的致病的健康問題。-我們現推出2025蛇年體檢優惠,低至38折。現凡購買指定體檢計劃,可以優惠價HK$215接四價種流感疫苗(原價HK$350)。立即按此參閱體檢詳情。-烹調與供應盆菜-安全烹調盆菜盆菜是香港人過年必備的傳統菜式,由於製作過程複雜及包含多種食材,因此在處理時需要特別謹慎。盆菜的製作涉及各種食材,需要透過不同方法進行烹飪,從燜煮肉類到海鮮和蔬菜。每種配料都經過不同的處理步驟,包括醃製、預煮、冷卻和最後的裝盆。由於盆菜的處理步驟繁瑣,如不遵循適當的步驟,非常容易在多個關鍵點出現食物安全的問題。 為確保食物安全,在烹調過程中必須有系統地控制溫度。研究顯示,食物在室溫下放置過久會導致病菌迅速繁殖,同時可能產生即使再加熱也無法消除的耐熱毒素。 預備食材時,應使用冰浴系統快速降溫,將大份量的食材分批小量存放,並放入淺盤加快冷卻。所有預煮的配料應密封儲存在攝氏4度的環境,避免交叉污染。-安全供應盆菜供應盆菜時,溫度管理非常重要。重新加熱時要確保徹底加熱,盆菜中心溫度應達到至少攝氏75度,在情況許可下可以使用食物溫度計量度溫度進行驗證。如食用時間較長,應使用煤氣爐等設備進行加熱,保持溫度在攝氏60度以上。與他人分享食物時,應使用公筷,避免食客之間交叉感染。在大型聚會中,由於多人在較長時間內共享同一道菜,這種做法變得尤其重要。-如何安全儲存農曆新年剩餘的食物農曆新年的節慶活動通常需要準備大量食物,節日後經常會有不少剩餘的食物。如果剩餘的食物未能妥善儲存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因此如何儲存食物非常重要。-重要的溫度控制和儲存指引時間和溫度控制對防止細菌繁殖非常重要。在攝氏4度至60度之間,有害細菌可以在食物中快速繁殖,因此冷藏剩餘食物非常重要。所有剩餘的飯菜應在煮熟或供應後兩小時內冷藏。任何在室溫下放置超過四小時的食物都應丟棄,因為這段時間足以讓細菌大量繁殖並產生潛在毒素。-年糕和糕點即使在冷藏條件下也容易因潮濕而發霉。因此這些食品需要進行仔細的監察,如發現有發霉的跡象或異味,代表食物可能已受污染,應立即丟棄。很多人認為只要切走發霉部分,其他部分仍可食用。然而,一旦出現霉菌,即使只是小部分,代表霉菌已經深入蔓延至食品內。因此建議將整個食物丟棄。-如果決定保存剩餘的食物,不論外表如何新鮮,都應實施嚴格的三天冷藏期限。剩餘的食物應儲存在經過消毒的密封容器內,以減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並保持適當的食品質素。-聞一聞- 是否安全?我們經常依賴「聞一聞」的方法來檢測食物是否仍可食用,認為只要沒有異味就代表安全。但這種測試會帶來虛假的安全感,因為有害細菌可以在不產生可察覺的氣味或可視變化的情況下繁殖。即使看起來新鮮的食物也可能含有危險水平的病原體。重新加熱剩餘食物時,應確保中心溫度達到攝氏75度,而且只能重新加熱一次。多次重複加熱可能會令細菌產生抗性。-在農曆新年期間確保食物安全在慶祝農曆新年的同時,確保食物安全對保護家人健康非常重要。從挑選安全的傳統賀年糖果、預防黏性食物的哽塞風險,到正確處理如盆菜等共享佳餚,這些建議能確保我們每個人都能安全享用珍貴的傳統節日美食。遵循這些指引,我們才可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在農曆新年期間透過傳統節日美食與親朋戚友共創歡樂回憶。
Shingles Explained
帶狀皰疹,又稱為「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俗稱「生蛇」,是由水痘病毒再次復發而引起的疼痛性疾病。雖然任何曾感染過水痘的人都有可能生蛇,但該病主要影響長者和免疫力較差人士。隨著香港面臨人口老化,醫療資源日趨緊張,像Shingrix這類疫苗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根據《人類疫苗與免疫療法》的研究顯示,每7人中就有2人會生蛇;每20人中便會有1人出現與生蛇相關的神經痛;另外,每100人中更會有1人在眼部周圍出現生蛇的情況。-甚麼是生蛇?帶狀皰疹(生蛇)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引起,與水痘病毒相同。當水痘治癒後,病毒會潛伏於神經組織內,並可能會隨著年齡增長或免疫力下降時復發。生蛇的初期症狀包括身體或臉部一側出現刺痛、痕癢或燒灼感,隨後皮膚上會出現帶狀的疼痛性皮疹。皮疹會進一步形成充滿液體的水泡,最終破裂並結痂。常見的相關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和疲勞。如果皮疹波及臉部或眼睛,更可能會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失明。-此外,生蛇還有可能引起「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 等嚴重併發症。即使皮疹已經消退,患者仍可能經歷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劇烈神經痛,這種長期神經痛症狀在年長人士中較為常見。而其他併發症包括皮疹處的細菌感染,或者在極少數情況下,出現神經系統問題。-生蛇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免疫系統會逐漸衰弱,使50歲以上的人士更容易生蛇。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HIV等疾病的人士,由於免疫系統受到損害,也屬於高危群體。此外,接受化療或器官移植等治療的患者,由於免疫功能的衰弱,也容易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並引發嚴重併發症。免疫力薄弱的人士除了更容易生蛇,亦有較高可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例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甚至當病毒影響眼部時,會導致失明。-生蛇的傳染方法雖然生蛇不會直接人傳人,但生蛇患者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有機會傳播給從未感染過水痘或未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士,導致對方感染水痘,而不是生蛇。尤其在皮疹處於水泡階段時,傳染性最強,但一旦結痂,病毒的傳播風險就會大幅降低。-如果不幸生蛇,應如何保護他人?如果不幸不幸生蛇,應採取一系列措施避免傳播病毒。首先,應盡量遮蓋住皮疹,防止病毒擴散、避免觸摸或抓撓皮疹部位,並經常以肥皂水徹底洗手超過20秒。此外,更應避免與從未感染過水痘的孕婦、早產兒及免疫力較低人士接觸,以減少對他們的風險。-Shingrix疫苗(蛇針)能有效預防生蛇目前,Shingrix疫苗是預防生蛇及其併發症最有效的方法。此疫苗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適用於50歲及以上人士,以及免疫力較低的群體。雖然Shingrix疫苗能預防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但未能預防水痘病毒。-Shingrix疫苗需接種兩劑,在第一針與第二針之間需要間隔2至6個月。臨床研究顯示,它能有效預防年長人士生蛇,預防效率高達90%。因此,Shingrix已成為替代Zostavax疫苗的首選。-寶康醫療現有提供Shingrix疫苗,18歲或以上高風險人士及50歲或以上人士可付費接種,以減低生蛇的機會及患病所引起併發性的嚴重性。優惠詳情可按此參閱。-Shingrix疫苗的副作用與任何疫苗一樣,接種Shingrix疫苗(蛇針)後可能會引起副作用。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痛及注射部位的酸痛。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紅腫、痛癢等反應。對於膚色較淺的人,注射處的紅腫比較明顯,而深色皮膚的人可能較難察覺。此外,部分接種者亦可能會出現疲勞、肌肉痛或輕微的發燒等症狀,但這些症狀通常在幾天內便會消退。-雖然嚴重副作用較為罕見,但如果有任何疾病史或健康問題,應先諮詢醫護人員的建議。對於曾對疫苗成分過敏人士,更應避免接種Shingrix。此外,免疫力較低的人士,如HIV患者、正接受癌症治療或患有免疫力系統疾病的人士,亦應在接種疫苗前與醫生商討,因其免疫系統可能會對疫苗作出不同反應,而需要特別監測。對於生蛇患者,應等到病情痊癒後再接種疫苗。孕婦或哺乳期婦女亦應與醫護人員商討合適的疫苗接種時機。-生蛇的管理:提高預防意識的重要性生蛇對年齡較大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而言,是一種極其痛苦且消耗身心的疾病。雖然生蛇的症狀可通過多種治療方法控制,但考慮到長期併發症,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及視力喪失,預防才是最理想的應對方式。面對香港人口老化和醫療系統的壓力,透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生蛇,能有效減輕公共衛生負擔。預防措施如接種Shingrix疫苗,不僅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最容易感染病毒的群體。-備註:1.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202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026898/2. 資料來源: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 (2024) https://shingrixhcp.com/3. 資料來源: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2024) https://www.cdc.gov/shingles/about/index.html
[Nov] Blog 3 - Featured Image_R1 (EN)
每年的十月至十二月,是不少香港人期待已久的大閘蟹季節。這種季節性美食口感獨特且蟹膏香濃,即使膽固醇含量較高,依然大受歡迎。雖然大閘蟹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但因其膽固醇較高,我們應適量食用以平衡大閘蟹為我們帶來的健康風險和益處。-大閘蟹的營養價值大閘蟹的營養價值極為豐富,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鋅和鈣,適量進食的話對身體多種機能有益,並能促進整體健康。然而,大閘蟹的膽固醇含量比其他海鮮高,因此即使營養豐富,也需節制食用。以下是大閘蟹的營養成分,及其健康益處:-蛋白質6盎司(約170克)的大閘蟹所含的蛋白質,大約等於三隻雞蛋的總量。蛋白質是多種身體機能正常運作的重要元素,因此大閘蟹是一種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增強肌肉力量:蛋白質能促進肌肉增長和修復,適合經常做運動或需要提升肌肉線條的人士。促進新陳代謝:蛋白質可顯著提高新陳代謝,有助燃燒更多卡路里。充滿飽腹感:蛋白質能幫助提供飽腹感、控制飢餓感,並有助體重管理。-鐵每6盎司大閘蟹含有約2.9毫克鐵。鐵能幫助氧氣輸送至肌肉和大腦,對於提升能量和專注力非常重要。以下是大閘蟹中鐵含量的益處:-男性:19歲以上數男性每日需攝取8毫克鐵 ,大閘蟹能助男性補充鐵質,提升體能表現。-女性:女性每日對於鐵的需求會因應年齡和生理狀態而異,19-50歲的女性每日需攝取18毫克的鐵質;50歲以上女性每日只需攝取8毫克;孕婦則需27毫克 。充分攝取鐵質有助預防貧血及支持健康懷孕。-缺乏鐵質可能會導致耐力下降、減低免疫力,並對專注力產生負面影響。-鋅每6盎司大閘蟹含有若3.7毫克的鋅 ,有助於增強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及減少炎症。增強免疫力:鋅對於免疫系統非常重要,能幫助身體抵抗病毒感染,及加速康復。促進新陳代謝:鋅有助促進新陳代謝,並協助將食物轉化為能量。加強傷口癒合能力與抵抗炎症:鋅能加強傷口癒合能力,減少炎症,在應對慢性病時效果尤其顯著。-大閘蟹的膽固醇含量大閘蟹,特別是其濃郁的蟹膏,膽固醇含量極高。每100克蟹膏中,膽固醇含量可達200至466毫克,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日膽固醇攝取量,不應超過300毫克。這意味著,即使食用少量蟹膏,亦會接近甚至超過世衛建議的每日攝入量,因此必須控制食用量。尤其是患有心臟病、高血膽固醇,或有家族遺傳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士,更需格外注意食用量。-來自動物的脂肪會提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的水平,久而久之可能導致動脈斑塊堆積。由於蟹膏的脂肪含量較高,為避免壞膽固醇水平飆升,建議適量食用,不宜過量。-大閘蟹的建議食量為每次不超過兩隻 (約4至6兩)。對於高膽固醇或心臟病患者,每次只應食用一隻。適量食用大閘蟹能降低因高膽固醇引發的健康風險,同時保留享用大閘蟹的美味與健康益處。此外,與含有高膳食纖維的蔬菜配合食用,能避免當日攝取過量膽固醇,有助維持均衡飲食。-如何挑選及處理大閘蟹在品嚐味道獨特的大閘蟹時,食物安全同樣重要。由於大閘蟹可能攜帶細菌和寄生蟲,如處理不當,可引致食物中毒。作為香港秋季的時令美食,要安全享用大閘蟹,選購及烹調過程皆需格外謹慎。-以下是從選購到烹調的關鍵步驟,幫助你安心品味大閘蟹:-挑選只購買活蟹,並確保蟹殼完整、有光澤且無異味。大閘蟹的新鮮度非常重要,因可避免細菌滋生。-儲存將大閘蟹冷藏,直至準備烹飪,以減低細菌滋生;購買後應盡快食用,以保持新鮮。-處理烹飪前,應用清水徹底刷洗蟹殼和蟹鉗。由於大閘蟹可能帶有寄生蟲,因此必須完全煮熟。同時應避免生食,因為醋或芥末等調味料無法殺死細菌或寄生蟲。-食用食用前應移除內臟。為降低健康風險,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過量食用含高膽固醇的蟹膏。此外,進食前務必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備註:1. 資料來源:時令食品與節日食安建議 (2021) https://www.cfs.gov.hk/tc_chi/whatsnew/whatsnew_sfst/whatsnew_sfst_Fresh_Water_Hairy_Crabs_and_Food_Safety.html2. 資料來源: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iron (2018)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872283. 資料來源: 膽固醇攝入量不再受限制? (2022)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90041.html4. 資料來源: Jesch, Elliot D, and Timothy P Carr. “Food Ingredients That Inhibit Cholesterol Absorption.” Preventive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vol. 22,2 (2017): 67-80. doi:10.3746/pnf.2017.22.2.67
Unmasking Social Anxiety-01
社交恐懼症 (又稱為社交焦慮症) 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著全球眾多人,使他們難以過上充實的社交生活。在香港,社交恐懼症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根據本地研究數據顯示,多達28.7%的香港居民在不同程度上受社交恐懼症的症狀影響。- 然而,即使患有社交恐懼症的比例如此之高,尋求援助的人相對較少。與西方國家超過20%的求助率相比,香港僅有8.7%的受影響人士會尋求專業支援。-社交恐懼症是甚麼?為甚麼表面上最自信的人也無法避免患有社交焦慮?社交恐懼症是一種慢性的心理健康問題,對社交場合的強烈恐懼是核心特徵之一,尤其擔心在社交場合被他人負面評價或批評。這種焦慮感常導致逃避的行為,從而讓受影響人士的日常活動能力受到影響,例如公開演講、結識新朋友或進行日常溝通等都會受到影響。- 對大多數受影響人士而言,社交焦慮可能是一個終身的問題,對人際關係、工作以及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即使焦慮症在香港呈現出近2:1的女性男性的比例,患病比例並無明顯性別傾向。社交恐懼症通常於青春期或成年的初期開始,因此及早發現社交恐懼症的症狀並尋求治療非常重要。-社交恐懼症的症狀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通常會經歷一連串影響情緒健康和身體健康的症狀,往往導致生活方式有顯著的改變。-1. 害怕被評價:對他人的負面評價持續感到憂慮。2. 害怕尷尬:對在公眾場合做出尷尬行為有深層次的恐懼。3. 難以與陌生人互動:在需要與不熟識的人互動的情境下感到極大的焦慮。4. 身體症狀:如臉紅、流汗、顫抖或聲音發抖等生理反應,經常進一步加劇焦慮情況。-這種過度的焦慮通常與實際情況不成正比,通常會導致患者逃避社交互動,並影響他們的社交生活及人際關係。-診斷在診斷社交恐懼症時,需要由專業的心理健康人士進行詳細評估,以確保正確理解病情和得多妥善治療。診斷內容通常包括身體檢查,以排除潛在的醫學原因,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藥物的副作用等。專業的人士還會評估焦慮的頻率、強度,以及引發焦慮的特定情境。辨別出情境觸發因素有助於區分社交恐懼與普通害羞,從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診斷社交恐懼症時,必須符合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列出的標準。使用社交恐懼量表(SPIN)等檢查工具,有助於識別需要轉介至合資格醫療專業人士的患者。SPIN的分數達到19分或以上時,代表患者需要進一步轉介。此外,SPIN還可用於監測治療的進度。-社交恐懼症的治療方法治療的方法取決於社交焦慮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而定。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綜合兩者進行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BT)認知行為療法(CBT)被廣泛認為是治療社交恐懼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專注於識別、挑戰和轉化引發焦慮的扭曲性思維模式和信念。- 透過認知行為療法,患者可以學習辨別對社交互動的扭曲思維,例如在面對評價或尷尬的恐懼,並將這些想法轉化為更平衡和更現實的觀點。在過程中幫助患者擺脫自我挫敗的思維循環,促進建立更健康的應對方法。同時,認知行為療法亦會教導患者實用的焦慮管理技巧,例如呼吸練習和阻止負面思維的技巧,使患者能在面對高壓的情況時有效應對焦慮情況。-暴露療法暴露療法是基於認知行為療法(Exposure-Based CBT)的特殊認知行為療法,透過逐步且有系統地將患者暴露於令其感到恐懼的社交情境中,幫助他們逐漸克服焦慮。此方法的設計結構旨在讓患者以安全的方式逐步面對通常引發焦慮的情境,例如在群眾面前發言、結識新朋友,甚至是進行眼神交流。- 治療時會從較不具威脅性的場景開始,然後逐步過渡至更具挑戰性的情境,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信心並逐步學習管理焦慮的方法。暴露療法中的技術包括角色扮演社交互動、社交技巧訓練,以及在安全環境中練習真實生活的情境。-社交恐懼症的藥物治療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通常是針對持續性社交恐懼症狀的首選藥物類型。此外,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s)亦能是另一種治療選擇。- 為了減少副作用的風險,醫生通常會從低劑量開始,並逐步增加至完整劑量。治療可能需要持續幾個星期至幾個月的時間才能使焦慮症狀有明顯改善。-不要放棄無論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效果都不會立竿見影。學習新技能以幫助管理焦慮是需要時間的,而找到適合治療社交恐懼症的正確藥物也需要耐心。- 對於某些人而言,社交恐懼症的症狀可能隨著時間逐漸減退,並且可以停止使用藥物;但對於某些患者而言,則可能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以防止病情復發。-克服社交恐懼症帶來的社交障礙社交焦慮是一種在香港十分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著不同社會及專業背景的人士。然而,由於心理健康問題的污名化,許多人因此在尋求幫助時卻步,導致需要長期與焦慮及孤立感搏鬥。-透過提高公眾對社交焦慮的認知,並促進有關心理健康的公開討論,香港可營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讓人們更願意尋求支援。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兩者的結合,社交恐懼症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狀,重返社會,過上充實的生活。 備註:1. 資料來源:新生精神康復會 (2023) https://www.nlpra.org.hk/annualreportdetail/tc/pub/330/2532. 資料來源: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 (2020) https://www.shallwetalk.hk/zh/mental-health-information/anxiety-disorders/3. 資料來源: 社交恐懼症調查表 (2024) https://greenspacehealth.com/en-us/social-anxiety-spin/4. 參考資料 : Lee, Ng, Kwok, & Tsang. (2009).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ocial fear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3(3), 327-332.5. 參考資料 : Lee, S., Lee, M. T. Y., & Kwok, K. (2005). A community-based telephone survey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88, 183–186.6. 參考資料 : Connor K.M., Jonathan R.T., et 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ocial Phobia Inventory (SPIN): New self-rating scal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0) 176: 379-386
[Oct] Blog 3 - Featured Image (EN)
上交叉綜合症(Upper Cross Syndrome, UCS)是一種由上半身肌肉群不平衡引起的姿勢失調,通常是因為特定肌肉過度緊張或使用過度,而其他肌肉因缺乏活動而逐漸弱化所致。這種不平衡會影響頸部、肩膀和上背部的健康。-隨著香港都市生活中久坐不動的習慣愈加普遍,患上上交叉綜合症的情況也日益增多。許多人,包括兒童,長時間使用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來進行工作和休閒活動。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大幅增加出現上交叉綜合症的風險。根據香港大學2016年的調查顯示,74.8%的兒童每天花超過2小時使用電子產品,比例遠高於美國的20.8%及中國北京的47.4%。長時間的維持不良姿勢讓香港居民更容易患上上交叉綜合症。-甚麼是上交叉綜合症?頸部、肩膀和胸部的肌肉不平衡是導致上交叉綜合症的主要成因,在下列情況下發生:●頸部和肩膀後方的肌肉過度使用,導致緊繃和壓力。●胸部肌肉縮短、緊繃,進一步加劇姿勢問題。●長時間過度使用特定肌肉群,而其他肌肉(如頸前和肩膀下方的肌肉)的肌力逐漸減弱。-由於過度使用特定肌肉群導致某些肌肉過度發達,與其他使用不足的肌肉群交叉分佈,這種不平衡會形成一個「X」形,因此被稱為「上交叉綜合症」。-上交叉綜合症的五大症狀患有上交叉綜合症的人會出現多種身體症狀:1.圓肩和駝背: 因持續的肌肉緊繃,肩膀呈現圓形向上傾斜,久而久之出現駝背的情況。2.頭部前傾: 頭部前伸,進一步加重頸部的壓力。3.脊椎彎曲: 頸部脊柱向內彎曲,上背部向外彎曲,導致明顯的不平衡。4.疼痛和不適: 經常出現頸部疼痛、肩膀緊繃和上背部肌肉疲勞。肌肉緊張可能導致下顎疼痛及頭痛。5.日常活動困難: 久坐、閱讀或保持專注變得困難,因為肌肉很快感到疲憊。-如何治療上交叉綜合症?上交叉綜合症可以透過進行姿勢調整,及定期運動來強化和拉伸受影響的肌肉以達到改善的效果。即使在進行拉伸運動的初期可能會感到不適,但堅持運動對改善上交叉綜合症的情況非常重要,而缺乏運動會導致肌肉僵硬,進一步加重症狀。-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是有效治療上交叉綜合症的非侵入性方法。物理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幫助患者糾正錯誤姿勢,例如矯正頭部前傾、圓肩和上背部過度彎曲等問題。姿勢調整有助減輕受影響肌肉的壓力,讓肌肉的使用得到平衡。隨著姿勢改善,肌肉功能會逐漸恢復,減輕肌肉緊繃的情況,並預防情況惡化。-除此之外,物理治療還能有效紓緩疼痛感覺。許多上交叉綜合症患者受到頸部、肩膀及上背部的慢性疼痛困擾,影響日常活動及生活質素。透過手法治療(Manual Therapy),物理治療師可以幫助患者紓緩肌肉的繃緊情況、改善關節活動,並減輕不適感。物理治療從上交叉綜合症的根源著手,讓患者無需再受持續疼痛的困擾,重拾日常生活的樂趣。-改善上交叉綜合症的運動頸部旋轉運動頸部旋轉運動有助恢復頸部和肩膀的靈活性,及緩解肌肉緊繃。運動步驟如下:1.坐或站立時保持頭部正直,對齊肩膀,並保持背部挺直。2.慢慢將頭部轉向右側,直到感覺到頸部和肩膀側面的拉伸。3.保持伸展15至30秒,然後將頭部恢復到中心位置。4.重複以上步驟進行左側伸展。每側最多進行10組,效果最佳。-肩膀旋轉運動肩膀旋轉運動有助於緩解肌肉緊繃,並改善肩膀的靈活度。步驟如下:1.雙臂放鬆,站直並雙腳與肩同寬。2.慢慢將肩膀向前旋轉,畫出大圓圈。3.進行10次肩膀旋轉。肩膀旋轉運動可在一天中多次進行,以緩解肩膀僵硬問題。-上交叉綜合症常見問題需要手術治療上交叉綜合症嗎?不需要。非侵入性物理治療、運動及姿勢矯正通常已足夠。只有在極少數脊椎結構損傷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進行手術。-若不及時治療上交叉綜合症,會導致其他健康問題嗎?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以下其他健康問題:●慢性頸部、肩膀和上背部疼痛●頻繁頭痛●胸部壓迫,影響呼吸功能●長期肌肉失衡導致肩關節穩定性減弱和關節功能受損-甚麼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預防上交叉綜合症?採取以下生活方式改變可以預防上交叉綜合症及減少復發風險:●坐著及站立時保持良好姿勢。●在久坐期間定期進行休息並進行適當伸展活動。●透過針對性運動來強化上背及頸部肌肉。●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工作椅來支撐正確姿勢。-上交叉綜合症由你掌控在香港,久坐的生活方式和長時間使用數碼產品變得相當普遍,因此上交叉綜合症逐漸成為都市人健康的一大隱憂。許多兒童由於從小養成不良姿勢的習慣,以及許多成年人長時間坐在電腦台前工作或長期使用智能手機,這些因素大大增加患上上交叉綜合症的風險。-上交叉綜合症可以通過姿勢矯正、物理治療及定期運動來緩解症狀並改善姿勢。一些簡單的運動,例如頸部和肩膀旋轉運動,都有效改善上交叉綜合症的情況。而對於較為嚴重的患者,物理治療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幫助他們恢復肌肉平衡、緩解疼痛,並提高生活品質。-掌控上交叉綜合症的關鍵在於養成良好的姿勢習慣、保持適量的運動,以及建立符合人體工學的工作空間,這樣可以有效預防該症狀的出現或復發。-備註:1. Medical News Today. (2017). What's to know about upper crossed syndrome?Available from: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188972. 香港護脊中心. (2024). 不要再做縮頭烏龜 頸部運動可擊退頸. Available from: https://www.spinecentre.com.hk/ch/about-chiropractic/exercises/neck-and-shoulder-stretches3. SPOTEBI Fitness and Nutrition. (2024). Shoulder Rolls | Illustrated Exercise Guide. Available from: https://www.spotebi.com/exercise-guide/shoulder-rolls/4. Airrosti. (2024). Upper Cross Syndrome: Causes, Symptoms & Treatment. Available from: https://www.airrosti.com/injuries-we-treat/upper-cross-syndrome/5. Cureus. (2023). Physio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Upper Cross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583860/
[Oct] Blog 2 - Featured Image (EN)
猴痘(Mpox)近年因疫情爆發而成為引起全球關注的傳染病。過去,猴痘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區爆發,通常與當地動物或旅客有關。自2022年開始全球監控猴痘病毒,截至2024年7月31日,已有超過120個國家報告了逾10萬宗確診病例,及超過200宗死亡個案。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病例激增更引發了全球對此病毒的關注。自2022年5月起,許多多國相繼出現猴痘爆發案例,進一步加劇大眾對猴痘的憂慮。-甚麼是猴痘?猴痘病毒(MPXV)是一種傳染性病毒,症狀包括疼痛的皮疹、發燒和類似流感的症狀。患者可能會出現淋巴腫脹、肌肉疼痛和疲倦感。雖然大多數患者能完全康復,但部分免疫力較弱的人士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猴痘的症狀大多持續約2至4週,但免疫力較弱人士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2022年全球爆發的主要地區是非洲,尤其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報告顯示猴痘存在第一分支(Clade la)和第二分支(Clade lb)的病毒亞型。-猴痘的嚴重併發症雖然大多數患者可在沒有併發症的情況下完全康復,但免疫力較弱的人士可能會出現嚴重健康問題。常見的併發症包括皮疹感染,當皮疹接觸到細菌時,可能引發膿腫、潰瘍或永久性皮膚損傷。這類細菌感染可能需要額外的抗生素治療,以防情況進一步惡化。-此外,猴痘還可能引起呼吸系統併發症,如肺炎。特別是當病毒擴散至肺部時,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胸痛和嚴重疲勞。當患者發生以上情況,則需要住院治理。病毒還可能影響眼睛,導致角膜感染及結膜炎(眼部炎症),在嚴重情況下可能會造成永久失明。如果感染期間出現眼痛或視力模糊,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其他嚴重併發症包括當病毒影響口腔或喉嚨時,可能會引起吞嚥困難,從而導致脫水或營養不良。若出現這些情況,患者應儘快求醫,以緩解症狀並確保充足的營養攝取。-猴痘的傳播途徑猴痘主要透過與感染者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皮膚接觸、性行為,以及口對口或口對皮膚的接觸都是主要的傳播途徑。與感染者同住或有親密接觸的人士面臨較高的感染風險,特別是對於擁有多個性伴侶的人士,性行為可能會增加親密接觸的風險。此外,母親在懷孕或分娩時也可能將病毒傳給嬰兒,對新生兒構成風險。-病毒也可以通過接觸被污染的物品(如衣物、毛巾或床單)間接傳播,與感染者的皮疹或體液接觸時也容易受到感染。醫護人員及在臨床環境中處理針頭的工作人員,由於暴露風險較高,應特別注意預防猴痘感染。-在某些地區,猴痘還可以從動物傳染給人類,在病毒流行的地區較為常見。人類可能因被感染動物咬傷或抓傷,或在捕獵、處理或食用未煮熟的感染動物肉時受到病毒感染。-大多數猴痘患者無需住院接受治療,猴痘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皮疹和疼痛。患者需要保持患處清潔乾燥以防止感染,並使用抗組胺藥減輕瘙癢。止痛藥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可幫助緩解疼痛和退燒。-適當的傷口護理至關重要,包括用肥皂和水輕柔清洗患處,並用乾淨的敷料覆蓋皮疹。如果皮疹影響眼部,應立即求醫,以避免視力受損。對大多數患者而言,充分休息和補充水分是康復的關鍵,但對於嚴重的病例,則可能需要住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猴痘疫苗進行有效預防猴痘疫苗是防止病毒傳播的主要預防措施,特別是對於高風險群體,如醫護人員或擁有多個性伴侶的人士。猴痘疫苗在接觸病毒前接種才能達致最佳效果,但即使在接觸後接種,也能有效預防及減輕猴痘的徵狀。如果在接觸病毒後4天內接種疫苗,可防止疾病的發作;若在4至14天內接種,則可減輕疾病的嚴重性。-猴痘疫苗能幫助人體建立對抗病毒的免疫力,減少嚴重症狀或併發症的風險。特別建議在爆發期間或有持續傳播的地區接種猴痘疫苗。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避免與感染者進行親密接觸,結合疫苗接種,是預防猴痘的最佳方法。-根據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的接種計劃,以下高風險香港居民如有需要,可於衞生署轄下全部社會衞生科診所接種猴痘疫苗:●高風險性行為的人士,例如:男男性接觸者(MSM)、擁有多名性伴侶人士、性工作者、過去十二個月有性傳播感染史;●為確診猴痘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醫護人員;●處理動物傳染痘病毒的實驗室人員;及●當猴痘在香港爆發時,有較高風險的照顧動物人員。-面臨持續的猴痘挑戰猴痘仍然是一個公共衛生的關注問題,對全球個人和社區造成影響。病毒通過密切接觸的傳播能力以及潛在的併發症,突顯了持續提高警覺和醫療準備的重要性。雖然多數患者只需在有限的醫療輔助下便能康復,但亦有某些群體面臨著嚴重症狀和併發症的風險,因此及時的醫療照護和預防措施(如疫苗接種)至關重要。-隨著全球社會努力應對和控制猴痘的蔓延,重點仍然是在通過疫苗、適當的醫療保健和降低傳播風險來減少其影響。通過優先考慮預防和早期治療,我們能更好地管理與猴痘相關的風險,幫助減少傳播。-備註:1. 資料來源:ECDC. (2024). Epidemiological update, week 37/2024: Mpox due to monkeypox virus clade I. Available from: https://www.ecdc.europa.eu/en/news-events/mpox-monkeypox-epidemiological-update-week-37-20242. 資料來源:猴痘疫苗接種計劃 (2024). Mpox Vaccination Programme.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6090.html3. 資料來源: 猴痘 (2024)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pox4. 資料來源: 世衛組織總幹事宣布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24)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14-08-2024-who-director-general-declares-mpox-outbreak-a-public-health-emergency-of-international-conc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