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中暑VS熱衰竭: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
近年,香港的天氣變得越來越炎熱,2024年更創下歷史新高。根據報導,香港在2024年打破了35項高溫紀錄,達到攝氏35.7度,成為香港歷史上最熱的一年。持續的酷熱天氣會增加患上暑熱疾病的潛在風險,情況令人憂慮。-戶外工作者尤其容易受到酷熱天氣影響。一項調查顯示,香港60%的戶外工作者曾出現中暑症狀。中暑與熱衰竭是兩種因長時間暴露於極高溫度下所致的嚴重健康問題,因此了解這些情況有助降低患病風險。-熱衰竭是甚麼?熱衰竭是由於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身體無法有效散熱所致的一種熱傷害。這種情況通常伴隨著大量出汗,如未能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就可能引發熱衰竭。-熱衰竭有甚麼症狀?當身體失去大量水份和鹽份,便可能會出現以下熱衰竭的症狀:·大量出汗·頭暈·噁心或嘔吐·頭痛·虛弱或昏厥-以下幾個因素皆可能會增加熱衰竭的風險,包括:·濕度高:濕度高的環境會阻礙汗水的蒸發,讓身體難以降溫。·劇烈的體力勞動:在炎熱的天氣中長時間進行體力勞動會大大增加體內溫度調節的負擔。·過厚的衣物:過厚的衣物會困住熱量且阻礙汗水蒸發,加劇熱衰竭的症狀。-若未能及時治療,熱衰竭可進一步惡化為包括中暑在內的嚴重暑熱疾病。-中暑是甚麼?中暑是一種比熱衰竭更嚴重的病症。當身體的核心體溫超過40°C(104°F)時便屬於危險水平,導致中暑的情況。患者需要即時進行緊急治療,處理中暑情況。-中暑有甚麼症狀?中暑的症狀包括:·意識或精神錯亂·說話含糊·脈搏加速或減弱·皮膚灼熱乾燥(無汗)·失去意識或昏厥-中暑可能會危及生命,如果未能即時進行治療,可能會導致器官受損,甚至死亡。常見的情況是,當熱衰竭未得到妥善處理,身體的降溫機制未能跟上體溫上升的速度,便會容易中暑。-如何預防中暑與熱衰竭?在酷熱天氣下預防中暑與熱衰竭非常重要。以下幾項預防措施能幫助減低中暑和熱衰竭的風險:措施作用補充足夠水份多喝水,喝水能有助於調節體溫並補充流失的水份。同時,含有電解質的飲品亦有助於維持體內鹽份與礦物質的平衡。穿合適的衣物鬆身且淺色的衣物能提升空氣流通,有助於保持身體涼爽。此外,佩戴帽子或使用防曬產品可保護皮膚,免受陽光的傷害。避免劇烈活動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段內(通常是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進行戶外活動。如必須進行,應多加在陰涼或涼爽的地方休息。使用風扇與空調盡量留在室內有空調的地方或使用風扇來幫助降溫。這對兒童、長者或有暑熱病歷等人士而言非常重要。注意高風險群組幼童、長者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士可能無法有效調節體溫,較容易患上暑熱疾病。因此,我們應確保能時刻監測他們的身體狀況。-如何應對熱衰竭當開始出現熱衰竭的症狀,最重要的是迅速採取適當的處理:措施作用將患者移至較涼爽的環境將熱衰竭患者轉移至陰涼或有空調的地方,幫助降低體溫。向患者提供凍水為熱衰竭患者提供少量凍水,以幫助補充重新水份。同時,避免為患者提供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品,因為這些飲品會加劇脫水情況。宜多休息讓患者在涼爽的環境中休息,避免患者在完全恢復前繼續進行體力勞動。-熱衰竭可能會惡化為中暑。因此,如出現症狀惡化或未能通過以上方法改善熱衰竭的情況,應立即求醫。-如何應對中暑中暑是緊急狀況。如懷疑中暑,應立即按照以下步驟處理病況:立即致電緊急熱線中暑需要進行緊急的醫療處理。撥打999或當地的緊急電話,尋求即時協助。協助患者降溫在等待醫療協助時,盡量將患者移至陰涼或空調環境,使用凍水、冰敷或風扇幫助患者降低體溫。同時,可將冰袋敷在患者的腋下、鼠蹊部、頸部及手腕等部位,這些部位有大血管,能更有效地幫助降溫。不要嘗試向患者提供任何水份與熱衰竭不同,中暑患者可能已經失去意識或無法吞嚥,因此應避免給予他們任何水份。即時醫療處理能預防中暑對身體帶來的長期損害或防止有生命危險。-熱衰竭與中暑的區別了解熱衰竭與中暑的主要區別對於正確識別和有效處理這些暑熱疾病非常重要。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核心體溫、症狀、嚴重程度和處理方法等。-狀況熱衰竭中暑核心體溫低於40°C(104°F)高於40°C(104°F)症狀大量出汗、頭暈、噁心、疲勞意識錯亂、說話含糊、皮膚乾熱(無汗)、昏厥嚴重程度較輕,但可進一步發展為中暑會危及生命,需要立即求醫處理方法休息、補水、留在涼爽環境需要立即治療,使用靜脈輸液及用冰敷降溫-值得注意的是,熱衰竭通常能透過休息和補水來控制病情,但中暑則是緊急情況,需要立即進行治療。-酷熱天氣下保持安全的要點在酷熱的天氣下,正確識別中暑與熱衰竭的症狀並了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保持安全的關鍵。透過防暑措施,如補充足夠水份、穿著合適衣物,以及盡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段進行體力勞動,能有效降低暑熱疾病的風險。當患上暑熱疾病時,必須迅速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避免病情惡化。了解暑熱疾病的症狀和應對方法,能保護你和你的家人免受中暑與熱衰竭的傷害。-寶康醫療診症服務寶康醫療中心由具備專業資格的家庭醫生主理,提供家庭醫生診症。歡迎致電寶康醫療中心查詢及預約。-中環診所 電話 : 2523 1808地址 : 中環德輔道中33號10樓 (港鐵中環站B出口或香港站C出口)-觀塘診所電話 : 2523 9383地址 : 九龍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五期東亞銀行中心28樓2802室(港鐡觀塘站A2出口)-參考資料:1. Earth.org. (2025). Hong Kong breaks 35 temperature records in 2024, hottest year in city's history. Retrieved from https://earth.org/hong-kong-breaks-35-temperature-records-in-2024-hottest-year-in-citys-history/2.Hong Kong Free Press. (2023). 60% of Hong Kong outdoor workers suffer heatstroke symptoms despite new warning system, survey finds. Retrieved from https://hongkongfp.com/2023/09/06/60-of-hong-kong-outdoor-workers-suffer-heatstroke-symptoms-despite-new-warning-system-survey-finds/3.Mayo Clinic. (2024). Heat stroke: Symptoms, causes, and treat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eat-stroke/symptoms-causes/syc-20353581
更多
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沈默的內分泌疾病
內分泌系統由多個腺體與組織組成,負責製造及釋放荷爾蒙。荷爾蒙會透過血液傳送至器官、皮膚、肌肉等不同組織,負責調節新陳代謝、成長及情緒,對人體的基本機能而言非常重要。雖然荷爾蒙對健康非常重要,但如果出現分泌過多或過少的情況,都會引致內分泌失調。-內分泌失調是甚麼?當體內荷爾蒙分泌過高或過低,或身體對荷爾蒙有不良反應時,便會引致內分泌失調。內分泌系統由多個腺體組成,每個腺體都會釋放特定的荷爾蒙,在協調及維持體內平衡扮演重要的角色。體內的重要腺體-●腎上腺:兩個位於腎臟上方的腺體,負責分泌有助舒緩壓力及調節新陳代謝與血壓的皮質醇。●下丘腦:位於大腦中間偏下的位置,連接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負責向腦下垂體發出訊號,釋放荷爾蒙控制成長及新陳代謝。●卵巢:女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負責製造卵子及釋放性荷爾蒙。●甲狀腺:負責分泌甲狀腺激素,控制新陳代謝、心率、體溫及消化功能。-在各種內分泌失調中,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是常見的情況,代表著甲狀腺無法分泌足夠的荷爾蒙來滿足身體所需。-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是甚麼?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又稱為甲低,是指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荷爾蒙不足的情況,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狀腺過度分泌荷爾蒙)恰恰相反。甲狀腺荷爾蒙負責調節人體的能量水平、心跳速度、體溫、皮膚與頭髮健康、指甲生長、新陳代謝、體重與食慾等多項生理功能。雖然香港針對此病的具體數據有限,但根據美國資料顯示,約每100名12歲以上人士中,就有5人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每位甲低患者都有不同的症狀,而常見症狀包括容易疲倦、便秘、皮膚乾燥、體重增加、肌肉無力等。-誰屬於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的高風險人士?女性普遍較容易患上甲低。由於女性在月經週期、懷孕及更年期等不同階段會有荷爾蒙波動,因此會增加甲狀腺失調的風險。據美國女性健康辦公室資料顯示,約每8名女性便有1名曾出現甲狀腺問題。而碘缺乏病是導致甲低及甲狀腺腫脹的常見主因。-隨著年齡增長,甲狀腺功能可能會逐漸衰退,免疫系統亦更容易受到傷害,患上甲低的風險亦會隨之上升。年長人士會有記憶力減退、疲倦或思考變慢等症狀,有時會被誤認為是典型的老化跡象,因而延誤診斷的時間。-如何診斷甲狀腺功能低下症?醫護人員在診斷甲低時會以手按壓頸部,檢查甲狀腺是否出現腫脹情況。甲狀腺腫脹的狀況稱為「甲狀腺腫」,而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甲狀腺不停嘗試製造荷爾蒙而導致甲狀腺脹大。同時,由於甲低的症狀與其他疾病的症狀相似,醫生會向患者詢問病徵及了解病歷。而血液測試則會用作檢查促甲狀腺激素(TSH)的水平,如果TSH水平偏高,通常代表著甲狀腺未能製造足夠的荷爾蒙。-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的治療方法甲低的治療目標是恢復正常荷爾蒙水平及保持身體機能正常。而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每天服用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膠囊。左旋甲狀腺素一種合成甲狀腺荷爾蒙,有助補充身體所需。建議在早上空腹時服用,以確保能完全吸收藥效。-雖然坊間有些說法聲稱可以透過飲食改善甲狀腺功能,但目前並沒有任何實證支持此說法。因此,治療的重點應放在透過定期血液測試,調整最合適的左旋甲狀腺素劑量。雖然調整劑量的過程需時且因人而異,然而,一旦調整至穩定的服用劑量,大多數患者的病情便會得到明顯改善。值得注意,甲低是長期性病患,須終身服用藥物以維持荷爾蒙水平穩定及控制症狀。-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低下症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是相對較輕微的病情,其特點在於即使TSH水平升高,甲狀腺荷爾蒙仍維持在正常範圍。雖然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病徵,但如果置之不理,有可能會導致真正的甲低。至於是否需要進行治療,便取決於患者的年齡、症狀的嚴重程度及發展成甲低的風險而定。如真的需要進行治療,則需要採用與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相同的荷爾蒙補充療法。-及早發現與治療,全面守護你的健康內分泌系統在調節基礎身體機能中擔當重要角色。當荷爾蒙水平失衡時,便可能引致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等疾病。甲低雖然常見,但由於症狀與其他女性及長者疾病的病徵相似,因此經常被誤解,甚至忽略。了解甲低的病徵,及早接受檢查與治療,是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一步。-關注健康 定期體檢寶康醫療提供全面的體格檢查服務,有幫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立即按此了解體檢詳情。-參考資料1. Cleveland Clinic. (2023). Endocrine System. Retrieved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body/21201-endocrine-system2. WebMD. (2024). Endocrine Disorder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ebmd.com/diabetes/endocrine-system-disorders3. Mayo Clinic. (2022). Hypothyroidism (underactive thyroi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ypothyroidism/symptoms-causes/syc-203502844.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2021). Hypothyroidism (Underactive Thyroi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endocrine-diseases/hypothyroidism 5. MedicalNewsToday. (2024). 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hypothyroidis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hypothyroidism-risk-factors6. British Thyroid Foundation. (N.D). Older patients and thyroid diseas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tf-thyroid.org/older-patients-and-thyroid-disease 7. Cleveland Clinic. (N.D). Hypothyroidism (Underactive Thyroid). Retrieved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12120-hypothyroidism8. Cleveland Clinic. (N.D).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Retrieved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23544-subclinical-hypothyroidism
更多
從檢查到治療:心導管、冠狀動脈造影及通波仔的重要性
心導管檢查是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及通波仔手術前非常重要的基礎檢查。雖然這些術語經常交替使用,但實際上卻涵蓋了心臟護理的不同範疇。香港每年會進行大約10,000宗通波仔手術,成功率超過九成。大多數患者能即日出院,是治療冠狀動脈疾病的常見且有效的治療方法。-心導管檢查是甚麼?心導管檢查是一項評估心臟功能及血液流動情況的低風險檢查。醫生會在檢查過程中將一條幼細且柔軟的導管從手臂或腹股溝位置插入血管,並伸延至心臟。醫療團隊會透過導管測量血壓(心臟壓力)、評估血氧量,並檢查冠狀動脈是否存在任何阻塞或異常問題。-心導管檢查並不是手術,不需要開刀,只需經由一個細小刺穿點便能完成,傷口能快速癒合,因此恢復時間較短。此項檢查通常以門診形式即日完成。如有需要,醫生更可在同一過程中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進一步檢視血管情況。-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甚麼?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心導管檢查的其中一種,通常用作檢查冠狀動脈是否出現栓塞。醫生會透過導管注射顯影劑,使血管在X光影像下清晰可見。透過觀察顯影劑在血管的流動情況,心臟科醫生能判斷血管是否受栓塞問題而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冠狀動脈的主要責任是供應含氧的血液給心臟肌肉。如果冠狀動脈出現栓塞,便有機會引致心臟病發。醫生通常會建議曾在心電圖發現結果異常、有胸痛或曾有心臟病發、心臟衰竭病史的人士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及早發現血管栓塞,醫生便可及時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包括改善生活習慣、藥物治療,或進行通波仔手術等。-如何準備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準備非常簡單。一般只需於檢查前至少八小時開始禁食,期間亦可飲水。如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糖尿藥或利尿劑,則可能需要根據醫生指示作出停止服用,減低併發症風險。主診醫生亦會根據病人的病歷及藥物狀況提供明確指引。-通波仔手術是甚麼?通波仔手術的主要目的是打通栓塞的血管,恢復心臟肌肉的正常供血。這是一種微創手術,能處理緊急心臟病發,或在造影檢查發現血管嚴重栓塞時預約,並安排進行手術。-醫生會在手術過程中把附有氣球的導管延伸至血管栓塞位置,並讓氣球膨脹,把血管內的斑塊壓向血管壁,使血管擴張恢復通暢。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會植入一條小型金屬支架,作為支撐血管,並防止血管再次變窄。-通波仔的支架一般直徑為2至5毫米,長度為8至38毫米。部分支架更會塗有藥物,以減少再狹窄(Restenosis)的風險。此手術能大幅改善血液流動,有助預防未來心臟併發症。-誰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當患者有嚴重的血管栓塞,導致心臟供血受阻,便建議進行通波仔手術。血管栓塞通常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所致,亦即是脂肪、膽固醇及其他物質積聚於血管壁上的情況。-如患者曾接受藥物治療及嘗試改善生活習慣,但仍持續出現胸痛(心絞痛)或氣喘症狀,便可能需要考慮進行通波仔手術。在處理心臟病發等緊急情況時,通波仔能迅速恢復心臟供血,是挽救生命的搶救手段。此手術有助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心臟健康,並降低二次心臟病發的風險。-邁向心臟健康之旅心導管檢查、冠狀動脈造影及通波仔手術對診斷與治療心臟病而言非常重要。醫生能透過心導管檢查了解心血管系統的情況,利用冠狀動脈造影協助識別血管栓塞的位置;而通波仔手術則是用作恢復正常血液流動。隨著香港通波仔手術的成功率更高,這些診斷及治療已成為管理心臟健康的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寶康的體檢服務寶康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檢查計劃,能滿足不同人生階段的需要。無論是針對年青人的基本健康檢查,或是適合中年專業人士的全面檢查,以至長者為主的專業及深度檢查,寶康都能根據你個人獨特的健康需要進行全面的評估,為大眾提供全面的健康檢查選擇。-按此瀏覽寶康體檢詳情。-參考資料1. 通波仔究竟要放幾多支架. (2023). Care for your Heart.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areheart.org.hk/?p=28165#:~:text=%E4%B8%80%E6%97%A6%E6%82%A3%E4%B8%8A%E5%86%A0%E5%BF%83%E7%97%85,%E7%8E%87%E4%BA%A6%E4%BD%8E%E6%96%BC10%25%E3%80%822.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2025). Cleveland Clinic. Available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agnostics/16832-cardiac-catheterization3. Coronary angiogram. (2023). Mayo Clinic. Available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dures/coronary-angiogram/about/pac-203849044.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stents. (2023). Mayo Clinic. Available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dures/coronary-angioplasty/about/pac-203847615. Angioplasty. (2025). Cleveland Clinic. Available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treatments/22060-angioplasty
更多
皮膚病變的治療:刮除術、冷凍治療、電灼術等方法
痣、疣和角化症 (keratoses) 等皮膚病在本港相當普遍,單在2022年便錄得超過1,000宗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新症。雖然大部分屬於良性病變,但這些皮膚問題可能會引起不適、影響外觀,甚至反映出潛在的健康問題。慶幸的是,本港各區的皮膚科診所均提供多種有效的方法治療皮膚病。-本文會介紹四種常見的皮膚病變治療方法:皮膚刮除術(skin curettage)、冷凍治療(cryotherapy)、電灼術(cauterization)及切除術(excision)。了解這些治療方法,有助你作出更明智的決定,並在需要時及時尋求專業治療。-何謂皮膚病變?為何需要移除?皮膚病變泛指皮膚上的任何異常狀況,包括痣、疣、皮膚瘜肉及角化症等。雖然大多數屬良性非癌性病變,但基於以下原因仍可能需要移除:-1.外觀考量:不少人會選擇移除影響容貌的病變,例如顯眼的黑痣或皮膚瘜肉2.醫療需要:某些情況下需切除病變以檢查是否患有皮膚癌或其他潛在皮膚疾病3.紓緩不適:當病變因衣物摩擦或受到刺激而引起不適時,可能需要將其移除以減輕不適-然而,大多數移除皮膚病變的治療方法都屬於快捷且安全的門診手術,風險極低且康復期較短。-1. 皮膚刮除術治療原理皮膚刮除術是一種使用稱為「刮匙」(curette)的匙狀銳器,將皮膚病變刮除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去除皮膚表層的增生組織,例如疣、脂溢性角化症及基底細胞癌等。治療過程皮膚科醫生會在局部麻醉下小心刮除受影響的皮膚,確保全程無痛。為確保能徹底清除皮膚病變,降低復發的風險,皮膚刮除術通常會配合其他治療方法一同進行,例如冷凍治療或電灼術。康復與術後護理皮膚刮除術的康復期較短,患者在手術後只會感到輕微不適,輕微的結痂或紅腫等屬正常情況,透過適當護理通常能快速痊癒。保持治療部位清潔並避免抓搔或撕開結痂,以防止感染。-2. 冷凍治療治療原理冷凍療法是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來凍結,使皮膚上的異常組織壞死並脫落。此療法能治療多種皮膚病變,包括疣、日光性角化病和皮膚瘜肉等。治療過程在進行治療時,皮膚科醫生會對病變部位使用液態氮,使皮膚組織瞬間凍結。凍結的過程可能會讓人感到不適,但通常只會持續幾秒鐘,大多數人都能夠忍受。接下來的幾天內,治療部位會形成水疱,並最終隨著皮膚的癒合而脫落。康復與術後護理冷凍療法通常會導致輕微的水疱和不適,但癒合過程通常只需要1至2 週。雖然治療後有機會留下輕微的疤痕,但這種方法被認為是安全且高效的皮膚病變治療方法。冷凍治療在本港非常普及,可以在診所進行,治療過程簡單且高效。-3. 電灼術治療原理電灼術是一種利用熱能或化學物質燒灼組織的手術,主要用於去除皮膚病變或止血。電灼術主要有兩種方法:電熱灼術(使用加熱的探針)和化學燒灼(使用腐蝕性物質)。治療過程此療法能處理各種皮膚病變,從小型的疣到較大的皮膚增生物等。透過施加的熱能或化學物質,使皮膚上的異常組織壞死並脫落,同時可封閉血管達到止血效果。電灼術通常會配合皮膚刮除術使用,或單獨用於處理較小的皮膚病變。康復與術後護理與更具侵入性的手術相比,雖然電灼術可能會留下少許疤痕,但通常癒合時間較快。此外,患者需嚴格遵循術後護理,盡量減少疤痕形成並確保順利康復。-4. 皮膚病變切除/切除性活檢治療原理切除性活檢是指將皮膚病變及周邊的少量正常組織一同切除。此方法在處理有可疑的痣、囊腫或需要進行活檢以排除皮膚癌的病變時非常適合。治療過程皮膚病變切除術通常會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皮膚科醫生會使用手術刀切除病變及周圍組織,然後進行縫合。當在進行手術時,若醫生去除的組織為惡性病變時,便可能將切除的組織送去化驗。康復與術後護理進行手術後,患者需要對傷口進行護理,保持傷口清潔和乾燥,而縫線一般於1至2週後便可以拆除。不過,傷口癒合的時間因人而異,並可能會留下疤痕,但只要進行適當護理,疤痕通常會較小並隨著時間逐漸淡化。-5. 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治療原理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是利用集中的激光光束精確地汽化組織,因此對於處理疣、痣及日光性角化症等皮膚病變非常有效。激光的精確性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周圍組織的損傷,並且有助於縮短康復時間。治療過程醫生會將二氧化碳激光對準病變部位,並逐層汽化皮膚病變的組織。激光的可控性確保只有異常組織會受到影響,健康的皮膚則保持完好無損。康復與術後護理此療法的癒合過程通常只需要1至2週,手術後出現的一些紅腫和輕微結痂屬正常狀況,只要適當護理,治療部位癒合後的疤痕通常不明顯。由於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可以精準去除皮膚病變的組織,同時能有效控制對周邊皮膚的影響,因此而備受推崇。-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選擇移除皮膚病變的方法時,需考慮以下因素:1.皮膚病變的類型與大小:對於較小、表層的皮膚病變(如疣、皮膚瘜肉)適合使用冷凍治療或皮膚刮除術;而較大或深層的皮膚病變(如可疑黑痣)則可能需要使用切除術。2.皮膚病變的位置:某些部位(如面部)的皮膚病變需特別考慮如何減少疤痕形成。3.治療的目的:基於應對潛在皮膚癌風險而需要,或是因外觀考量而進行治療。-在選擇治療方法前,應諮詢皮膚科醫生,確保所選方案適合你的實際情況。醫生會根據病變的類型、位置及你的健康紀錄,提供最合適的治療建議。-皮膚病變的治療安全嗎?上述所有提及的治療方法,包括皮膚刮除術、冷凍治療、電灼術、切除術及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均屬安全且為香港皮膚科診所常用的治療方法。這些治療方法的風險極低,由合資格醫護人員進行時,併發症是非常罕見的。皮膚外科手術的術中及術後發生併發症的機率只有1%至9%,而且只屬輕微併發症。此外,大多數治療均為門診手術,患者通常可以即日回家,且恢復時間通常較短。-治療後的皮膚護理正確的術後護理對確保順利康復而言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術後護理的建議:-●保持治療位置清潔且乾爽,避免感染●切勿抓撓結痂或水疱●注意感染徵兆,如出現紅腫加劇、腫脹或流膿等情況,應立即求醫●保護治療位置免受陽光照射。日曬可能導致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引發新的皮膚病變-遵循以上的護理指引,能有助確保皮膚正常癒合,避免併發症。-了解屬於你的安全皮膚護理方案皮膚刮除術、冷凍治療、電灼術、切除術及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均為本港常用且有效的皮膚病變治療方法。不論是基於美容考量、移除良性增生組織,或是處理醫療問題,以上治療方法均具備快速、低風險等特點。如發現皮膚出現異常變化,應及時諮詢皮膚科醫生以制定最適治療方案。定期的皮膚檢查配合正確術後護理,能有效維持皮膚健康,預防皮膚病變出現。-參考資料:1.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n.d.). Skin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gov.hk/tc/hong_kong_cancer/common_cancers_in_hong_kong/skin_cancer.html2.Americ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 Surgery. (n.d.). Curettage and Desic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sds.net/skin-experts/skin-treatments/curettage-and-desiccation3.Cleveland Clinic. (2020). Cryotherapy. Retrieved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treatments/21099-cryotherapy4.Canadian Cancer Society. (n.d.). Cauteriz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cancer.ca/en/cancer-information/resources/glossary/c/cauterizationDermNet NZ. (2023). Excision of Skin Lesions. Retrieved from https://dermnetnz.org/topics/excision-of-skin-lesions5.UpToDate. (2024). Skin Surger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kin-surgery-prevention-and-treatment-of-complications/print6.Medical News Today. (2025). What are CO2 laser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what-is-co2-laser
更多
鼻腔手術及喉鏡檢查:耳鼻喉科手術如何改善呼吸及聲音健康
鼻腔及喉嚨暢通能確保我們呼吸正常和說話清晰,因此呼吸和聲音的健康對我們的生活質素有重大影響。然而,鼻塞、鼻中隔彎曲和鼻息肉等症狀會影響這些功能,有機會導致長期呼吸困難、睡眠障礙及持續感到不適。如要解決以上問題,可採用耳鼻喉專科醫生提供的各種手術治療方案,從微創到較全面的手術方法,都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鼻腔手術是什麼?鼻腔手術是專為治療影響鼻腔和鼻竇結構或病理狀況異常而設的手術方案。透過清除鼻腔阻塞物、修復受損組織或重建鼻腔結構,以恢復正常呼吸功能。而鼻中隔成型術(Septoplasty)及鼻息肉手術(Nasal Polyps Surgery)則是兩種分別針對結構和炎症問題的治療方法。-鼻中隔成型術(Septoplasty)鼻中隔成型術(Septoplasty)是一種專門針對鼻中隔彎曲而設的鼻腔手術。鼻中隔是一個由軟骨和骨骼構成的七厘米長分隔板,用作分開左右鼻腔。當鼻中隔變得彎曲或移位時,會阻礙氣流通過其中一個甚至兩個鼻孔的,導致呼吸困難和慢性鼻竇炎。與整容手術的外觀矯正不同,鼻中隔成型術是專為改善鼻腔功能而設的手術。-在進行鼻中隔成型術時,由於耳鼻喉外科醫生需要接觸彎曲的鼻中隔部分,因此會在鼻孔內建立一個精確的切口。醫生會透過切口移除或重塑受影響的軟骨和骨骼,然後將剩餘組織重新放置在正確的中線位置。該手術一般為門診手術,通常只需時30至90分鐘,患者亦只會感到輕度至中度的不適。大多數患者會在2至3週內會感到鼻腔呼吸有明顯的改善,但仍然需要數月的時間才可完全康復。-鼻息肉手術(Nasal Polyps Surgery)鼻息肉是生長於鼻腔或鼻竇內膜上的柔軟且無痛的非癌性組織。然而,當息肉逐漸增大或增多時,便會阻塞鼻腔,導致持續鼻塞或壓力性頭痛。-使用類固醇鼻噴霧和口服類固醇可以對鼻息肉進行初步治療,但如果鼻息肉情況未能改善,便需要透過手術進行切除。鼻息肉手術是標準的息肉切除手術;透過使用內窺鏡影像或精密的微創手術器械,如手術剪刀或鼻息肉絞斷器(Wire Snares),便能在不損害周圍組織的情況下移除息肉。-然而,涉及鼻竇的病例會較為複雜,而鼻竇球囊擴張手術(balloon sinuplasty)是一種創傷性較大的替代方案。此手術是通過鼻孔將一個小氣球導管插入受影響的鼻竇,然後把氣球膨脹用作擴大開口,並恢復正常呼吸,讓氣流能正常通過。醫生亦可以在進行此手術的同時移除接觸到的息肉。鼻息肉手術和鼻竇球囊擴張手術雖然是門診手術,但仍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因此復原的時間會取決於手術範圍和個人痊癒因素,由幾天到兩週不等。-喉鏡檢查是什麼?喉鏡檢查讓耳鼻喉專科醫生能夠檢視喉頭(聲箱)、聲帶及喉嚨周圍的結構。喉頭位於喉嚨與氣管(windpipe)之間,內含聲帶,會在說話時震動以產生聲音。透過喉鏡檢查,可幫助醫生發現炎症、腫瘤增生、聲帶麻痺或其他可能影響呼吸與發聲功能的異常情況。喉鏡檢查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每種類型均針對特定的診斷需求而設計。-間接喉鏡間接喉鏡檢查是最基本的喉鏡檢查方式,醫生會使用一個小型角度鏡與燈泡,透過喉嚨後方觀察喉部結構。為了減少患者的嘔吐反射,檢查前通常會噴入局部麻醉劑。雖然此方法提供的視野有限,但仍適用於檢查喉嚨周圍的異常,特別適合用於初步篩查輕度聲音沙啞或輕微喉嚨不適的患者。-軟性纖維喉鏡纖維喉鏡檢查是一種微創檢查方式,醫生會使用配備光纖攝像頭的細小柔軟內窺鏡,從鼻孔伸入至喉嚨進行觀察。此檢查可在診所內進行,僅需局部麻醉,並可在患者說話與呼吸時即時評估聲帶狀況。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聲帶使用頻繁的專業人士,用於診斷聲帶運動障礙、細微聲音變化或聲帶疲勞等問題。-直接喉鏡直接喉鏡是一種全面的喉鏡檢查形式,需要在手術室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進行直接喉鏡時,外科醫生會在口腔插入硬性喉鏡,提供喉嚨內的視像並在手術期間進行組織採樣。這種方法適用於對可疑病變進行組織採樣、移除聲帶息肉或結節,或在懷疑患有癌症時更是必要的檢查方式。-喉鏡檢查後的治療方法喉鏡檢查主要是一種診斷程序,可幫助醫生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在治療喉嚨發炎等炎症時,通常會使用抗炎藥物以減少胃酸產生;與此同時,患者亦應補充水分的攝取量及避免吸煙。如果聲音治療和藥物管理不恰當,便需要透過手術移除處理聲帶息肉、結節或囊腫等結構異常的問題。聲帶手術屬微創手術,是一種移除病理結構的同時保留正常組織的手術。-通過先進的耳鼻喉科手術,讓呼吸和說話更輕鬆耳鼻喉科的先進手術,包括鼻腔手術與喉鏡介入技術,為呼吸困難或聲音障礙的患者提供突破性的解決方案。這些專門的手術不但可以治療症狀,還可以解決潛在的功能問題,減低生活質素受影響。這些手術一般屬於微創的手術類型,意味著更短的恢復期和更理想的治療效果。選擇以上的任何一種手術都可改善鼻腔通氣與聲帶功能,幫助患者更輕鬆地呼吸和說話。-參考資料:1. Sinus Surgery. (2022). Cleveland Clinic. Available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treatments/15854-sinus-surgery-overview2. Nasal Polypscopy. (2024). Cleveland Clinic. Available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15250-nasal-polyps3. Laryngoscopy and nasolaryngoscopy. (2023). Medline Plus. Available from: https://medlineplus.gov/ency/article/007507.htm4. Laryngoscopy. (2022). Cleveland Clinic. Available from: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agnostics/22803-laryngoscopy
更多
諾如病毒:你必須知道的症狀、傳播途徑及預防方法
2025年3月底,一班前往肇慶進行三日交流團的師生中,共有20名學生及1名老師感染諾如病毒。患者陸續出現與諾如病毒感染相符的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發燒。其中8人經化驗後證實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隨着暑假外遊高峰期展開,市民應了解諾如病毒的病徵、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以保障自己及他人健康。-諾如病毒是甚麼?諾如病毒 (Norovirus),俗稱「腸胃型感冒」或「病毒性腸胃炎」,是全球最常見,可引發嘔吐及腹瀉的病毒之一。此病毒傳染性極高,可導致急性腸胃炎。雖然稱為「腸胃型感冒」,但諾如病毒與引致呼吸道感染的流感病毒 (Influenza) 完全無關。-諾如病毒的潛伏期較短,病徵會在短時間內出現,並在學校、安老院、酒店及郵輪等人多密集的環境中迅速蔓延。冬季是常見的諾如病毒爆發期,主要透過進食受污染食物,或直接接觸感染者而傳播。-諾如病毒的常見症狀感染諾如病毒後,患者通常會突然出現作悶、嘔吐、腹瀉及胃部不適等症狀。部分患者亦可能出現頭痛或輕微發燒等症狀。雖然成人與小朋友的症狀大致相同,但成人較易出現腹瀉,而小朋友則較常出現頻密的嘔吐。-諾如病毒的病徵一般會在接觸病毒後1至2天內出現,部分患者可在短短12小時內發病。一旦感染,患者會突然感到極度不適,並可能整日反覆嘔吐。然而,大部份患者會在1至2日內自行痊癒,且長遠對健康影響不大。不過,即使症狀已經消退,病毒仍可能在大便中殘留長達兩星期,意味著康復後仍有機會傳染他人。-諾如病毒的傳播途徑諾如病毒的傳染性極高,日常生活中多種情況下都可能造成傳播。此病毒可透過患者的嘔吐物或糞便傳播,即使只有極微量的病毒殘留在雙手、食物或水,亦足以致病。-進食受污染的食物食物無論在生產、處理還是供應的過程中均可受諾如病毒污染。此病毒經常存在於貝類海產中,這是由於這些海產可能來自受污染的水域。未經處理的食物亦有機會帶有諾如病毒,這是因為受病毒感染的工人在處理食材時可能把病毒殘留在食材上。培養良好的食品安全習慣非常重要,尤其在外出用餐或到外地旅遊時,更應加倍注意。-與患者有直接接觸與患者有密切接觸同樣容易受諾如病毒感染。照顧患者、共用餐具,或接觸嘔吐物、排泄物及唾液後握手等行為均可能感染諾如病毒。由於患者體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即使輕微接觸亦足以致病,因此在照顧病患時必須做好防護措施,才能有效防止病毒人傳人。-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諾如病毒可在硬物表面存活數天,令人防不勝防。門柄、升降機按鈕、電燈開關及桌面等常觸摸的表面都是高危傳播點。當手部接觸受污染表面後再觸碰嘴巴,不論是進食、咬指甲或單純擦嘴,都可能將病毒帶入體內。-如何有效預防諾如病毒?由於諾如病毒傳染性極強,且對一般清潔方式具有抗性,採取主動預防措施非常重要。經常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正確處理食物,以及徹底消毒環境,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避免病毒傳播。-培養良好洗手習慣洗手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洗手時應使用梘液和溫水,徹底清洗雙手至少20秒,並仔細搓揉指縫、指甲周圍和手腕等部位。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如廁後、更換尿片後、清理嘔吐物後、準備食物或進食前,以及服藥前後,都必須洗手。雖然酒精搓手液能減少部分細菌,但對諾如病毒的效果有限,無法完全替代洗手,僅應作為輔助工具。-定期徹底消毒由於諾如病毒能在硬物表面存活多時,因此定期消毒非常重要。使用含漂白水成分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徹底清潔門柄、電燈開關、升降機按鈕及廚房檯面等常接觸的物品。如果家中有人染病,更應加強對廚房和洗手間的消毒。如發現嘔吐物或腹瀉污漬,必須立即清潔消毒,以防止病毒擴散。--安全處理食物食源性爆發是諾如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即使這些食材之後會被去皮,在進食或處理蔬果前亦應以流動清水徹底清潔雙手。由於病毒能在未完全煮熟的海產中存活,貝類海產,特別是蠔,應煮至內部溫度超過63°C,以確保徹底消滅諾如病毒。如你感到身體不適或剛康復,應避免為他人準備食物,因為即使症狀已消退,病毒仍然可以存在於體內長達兩週,並具有傳染的風險。-預防諾如病毒,防患於未然諾如病毒是一種常見且高傳染性的腸胃病毒,尤其在社區、學校及團體活動中容易爆發,早前一間學校前往中國內地交流團爆發便是很好的例子。了解病毒的傳播途徑及識別早期症狀,對有效防止大規模感染非常重要。透過日常預防措施,不但能保護自己,更能守護身邊的人。隨著天氣逐漸回暖,出行聚會日益頻繁,對諾如病毒的警惕仍然不容忽視。-寶康醫療診症服務寶康醫療中心由具備專業資格的家庭醫生主理,提供家庭醫生診症。歡迎致電寶康醫療中心查詢及預約。-中環診所 電話 : 2523 1808地址 : 中環德輔道中33號10樓 (港鐵中環站B出口或香港站C出口)-觀塘診所電話 : 2523 9383地址 : 九龍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五期東亞銀行中心28樓2802室(港鐡觀塘站A2出口)-參考資料:1.The Standard. (2025). Another 21 with gastroenteritis following mainland exchange tou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standard.com.hk/breaking-news/article/230596/2.Department of Health. (2025). 諾如病毒感染.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33.html3.Minnesota Department of Health. (2025). Norovirus Fact She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state.mn.us/diseases/norovirus/noro.html4.CDC. (2025). Norovirus Outbreak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norovirus/outbreak-basics/
更多
香港手足口病:季節性公共衞生的警號
手足口病(HFMD)在香港雖然不常被報導,但不代表它已經消失。根據衞生署最新的數據顯示,2024年9至10月期間,共錄得184宗手足口病個案。隨著香港即將進入5至7月的手足口病高峰期,再加上10至12月可能會迎來次輪感染潮,市民必須了解清楚此病的病徵、傳播模式及應對方法。-手足口病是什麼?手足口病是一種具傳染性的病毒感染,主要由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及腸病毒71型(EV71)等腸病毒所引致。手足口病主要影響5歲以下兒童,但成人亦有感染機會。雖然大多數個案只呈現輕微症狀,但由於其傳染性極高,容易在個人衛生未有嚴格監控的場所(如院舍及學校)中傳播,而受大眾關注。手足口病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及其他不適。-手足口病的症狀手足口病的輕微症狀通常會在兒童身上持續7至10天。大部分患者會在這段時間內自然康復,症狀亦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出現水泡、類似感冒及高燒等。-水疱突然出現細小紅點,並逐漸演變為充滿液體的水疱,是手足口病最早及最易辨識的病徵之一。這些紅點通常出現在舌頭、牙齦及臉頰內側,會造成明顯不適,令兒童在進食或飲水時感到疼痛。類似的水疱亦可能在手或腳等部位出現,常見位置為手掌和腳底;某些情況下,更可能會蔓延至臀部甚至生殖器官。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在這些部位出現水疱;有些兒童可能僅在口腔內出現症狀,而皮膚表面則無任何可見的水疱。這些水疱通常不會造成痕癢,但在觸碰時可能感到疼痛,尤其在腳底等受壓部位出現時,會導致步行時感到不適。-發高燒手足口病患者,尤其是兒童患者,通常會出現中度至高度發燒,體溫介乎於38°C至39°C。發燒情況可能在水疱或潰瘍前已經出現,因此容易誤以為是普通感冒或流感。雖然發燒是正常的免疫反應,但會令兒童煩躁、倦怠,甚至缺乏食欲。在極罕見的情況下,手足口病可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尤其當高燒持續不退時,可能會導致腦炎(大腦發炎)或病毒性腦膜炎。然而,這些併發症非常罕見,大多數家長不必過分憂慮。-類似感冒的症狀許多兒童患者在出現水疱前便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輕微咳嗽或明顯食慾下降等。由於這些症狀很容易與季節性感冒混淆,令手足口病更難在早期被察覺,尤其在學校等密集環境中。此外,即使尚未出現可見的潰瘍,兒童患者也可能因口腔不適而顯得比平常疲倦,甚至拒絕進食。-為何容易在院舍及學校中爆發?由於學校和院舍等場所存在密切接觸和共用空間,手足口病病毒很容易在這些地方傳播。由於兒童和長者較常在課室、飯堂等公共空間長時間逗留,導致病毒更輕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場所內的共用玩具、書本、餐具和傢俬等物品,如果消毒措施不足,這些物品就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溫床。-如何治療手足口病?目前並無針對手足口病的特效治療方法。由於此症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並無療效。治療的重點主要在於紓緩症狀及保持患者的舒適感,康復期通常為7至10日。在此期間,尤其是因口腔潰瘍而抗拒進食的兒童,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十分重要。應避免進食酸性、辛辣或過鹹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潰瘍。同時亦建議選擇較柔軟的食物以減輕進食時的痛楚。如出現發燒或不適,可使用非處方藥物如撲熱息痛來緩解症狀。儘管大多數病例的症狀較輕微,但家長及照顧者應密切留意病情,若出現脫水、持續高燒或異常疲倦的情況,便應儘快求醫。-預防手足口病即使手足口病傳染性極高,但透過良好衞生習慣和適當的感染控制措施,是有效預防的。在更換尿片、如廁或為兒童擦拭鼻子後,使用梘液和清水徹底洗手至少20秒仍然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家長及照顧者亦應教導兒童正確的洗手方法,尤其在進食前或戶外玩耍後。-此外,避免用未清潔乾淨的手觸摸面部,特別是眼睛、鼻子和嘴巴等病毒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在家中或學校和幼兒中心等公共場所中,應定期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玩具、門柄和桌面,以減少病毒經物件傳播的風險。-斷絕手足口病的傳播鏈即使手足口病常被視為兒童疾病,但由於它能在社區中迅速傳播,而成為值得關注的公共衞生議題。隨著今年首個手足口病高峰期的來臨,家長、照顧者、學校及醫護人員必須提高警覺,及時採取行動。通過及早識別病徵、了解病毒的傳播鏈,並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可以有效保護兒童及長者等高風險組,為他們建立一道有效的防護屏障。-寶康醫療診症服務寶康醫療中心由具備專業資格的家庭醫生主理,提供家庭醫生診症。歡迎致電寶康醫療中心查詢及預約。-中環診所 電話 : 2523 1808地址 : 中環德輔道中33號10樓 (港鐵中環站B出口或香港站C出口)-觀塘診所電話 : 2523 9383地址 : 九龍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五期東亞銀行中心28樓2802室(港鐡觀塘站A2出口)-參考資料:1. 提高警覺應對本地手足口病活躍程度上升 (2024).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10/09/P2024100900445.htm2. 關於手足口病. (2024).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 https://www.cdc.gov/hand-foot-mouth/about/index.html3. 手足口病. (2024). 衞生署.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23.html4. 手足口病. (2024). 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系統. https://www.nhs.uk/conditions/hand-foot-mouth-disease/
更多
亞健康:隱藏的健康危機
香港以節奏快的都市生活聞名,繁忙及長時間的工作文化令港人難以在工作和生活間取得平衡,睡眠、運動和均衡飲食經常被忽視。研究顯示,超過60%的香港僱員平均每週工作44小時,導致疲勞、經常失眠及患上與壓力相關的健康問題。- 全球僅有5%的人處於最佳健康狀態,約20%的人會被診斷患有不同疾病,其餘75%則處於「亞健康」狀態。這是一種長期感到不適卻未能診斷出任何醫學問題的狀態。- 亞健康是什麼?亞健康是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雖然未必能診斷出具體疾病,但會持續感到身心疲憊。由於醫生通常難以診斷出具體病因,因此較難對症下藥。亞健康會引致多種症狀,從持續疲勞到消化問題等:- ●慢性疲勞:即使休息後也無法改善的持續疲勞。睡眠質素差、缺乏能量恢復,以及鐵質、維生素B12和鎂等關鍵營養素不足等,都會進一步降低能量水平。- ●經常失眠:壓力過大和作息不規律導致難以入睡或維持睡眠狀態。- ●頭痛及精神緊張:長期處於壓力狀態會導致頸、肩和頭皮肌肉緊繃;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導致眼睛疲勞,繼而引致頭痛。- ●消化問題:經常進食油炸和高脂食物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而飲食不規律則會容易導致便秘或腹瀉。- 亞健康的成因亞健康主要由日常生活習慣、工作模式及城市生活環境等外圍因素造成。- 工作壓力工作壓力是亞健康的主要成因,尤其在香港及其他亞洲地區,當長時間工作和激烈的職場競爭已是常態。這種高壓環境容易令人過度憂慮和過度思考。在中醫角度則會認為是「耗氣」,會影響臟腑功能。陰陽失衡或氣血不足的人會難以適應,導致慢性疲勞、精力耗盡、失眠和消化問題等。- 睡眠不足過度工作往往會導致長期睡眠不足。而許多港人亦會因工作、社交或沉迷電子產品而熬夜。睡眠模式不規律會打亂生理時鐘,令入睡及起床時間難以維持穩定。長期缺乏休息會削弱免疫系統,增加患上感冒和其他感染風險,並影響認知功能,導致反應遲鈍和專注力下降。- 缺乏運動港人每日的時間表都非常緊湊,難以抽空進行運動。53.8%的香港成年人未能達到每週150分鐘中等至劇烈運動的建議標準。而現代職場文化亦使很多上班族久坐於工作枱前,導致姿勢不良、肌肉僵硬和血液循環較差。久坐的生活模式不但會削弱免疫力,更增加肥胖、代謝問題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中醫角度,缺乏恆常活動會導致「氣」的流動停滯,甚至破壞陰陽平衡,難以維持健康狀態。- 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改善情緒並提升能量水平,對恢復陰陽平衡非常重要。即使是簡單的改變,如每日散步、在工作休息時進行伸展運動或輕量運動,都能顯著改善身心健康。- 不良飲食習慣香港的飲食選擇多樣,油炸、高糖或加工食品等缺乏人體所需營養的食物唾手可得,然而這些食物會嚴重損害消化系統健康。由於工作時間長,港人飲食不規律,例如跳過某餐、經常吃零食或夜宵,便進一步加重消化系統負擔。這些習慣往往會導致腹脹和消化不良;而由於纖維攝取不足,亦會導致便秘或腹瀉的情況。- 擺脫亞健康三步曲亞健康並沒有直接的診斷方法,因此難以對症下藥。不過,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步驟著手,逐步改善這個隱性健康問題:- 第一步:優先保證睡眠每晚盡量睡7-8小時,讓身體能自我修復並增強免疫力。建立穩定的睡眠習慣,避免深夜使用電子產品,因為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影響入睡。睡眠環境同樣非常重要,保持房間黑暗、安靜和涼爽能有助提升睡眠質素。-第二步:保持均衡飲食均衡飲食對維持能量水平和預防亞健康症狀非常重要。每天至少攝取五份蔬果,以攝取必需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劑。選擇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類和豆類,避免選擇含添加劑的加工肉類,能有助維持肌肉力量和代謝功能。同時,減少高脂、高糖和油炸食品的攝取量,以免影響消化功能和能量水平。-第三步:有效管理壓力在香港,壓力無可避免,但如何應對決定了我們與亞健康的距離。定期運動、瑜伽或冥想能有效舒緩緊張、平衡壓力荷爾蒙(Stress Hormones)並改善情緒。培養個人興趣或與朋友共同參與活動,可維持社交聯繫、預防倦怠(Burnout)並提供情感支援。深呼吸練習同樣有助平靜神經系統,減輕焦慮,保持放鬆的狀態。-掌握亞健康的控制權亞健康在香港日益受到關注,雖不被視為疾病,但其症狀足以影響日常生活。透過優先改善睡眠、保持均衡飲食及有效管理壓力,我們可以減輕亞健康症狀並恢復身心平衡。簡單的生活方式轉變,如定期運動、健康飲食和平衡工作與生活,都能幫助克服亞健康,提升整體健康與生活質素。-定期體檢 克服亞健康寶康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檢查計劃,能滿足不同人生階段的需要。無論是針對年青人的基本健康檢查,或是適合中年專業人士的全面檢查,以至長者為主的專業及深度檢查,寶康都能根據你個人獨特的健康需要進行全面的評估。此外,我們還提供入職前檢查、婚前檢查和營養檢查,為大眾提供全面的健康檢查選擇。-按此瀏覽寶康體檢詳情。-以上文章由中醫師黃耀提供意見-備註:-1. 資料來源:April International. (2024). https://www.april-international.com/en/long-term-international-health-insurance/guide/long-working-hours-hong-kong-what-impact-your-health2. 資料來源:告別亞健康向健康進發. (2025). Eu Yan Sang. https://hk.euyansangclinic.com/cn/articles-sub-health3. 資料來源:「全港社區體質調查」結果公布. (2023). 新聞公佈.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306/16/P2023061600248.htm?fontSize=1 4. 資料來源:亞健康是什麼?並不是沒有生病就代表「健康」,一起了解症狀與預防. (2024). Gene Health. https://www.genehealth.com.tw/knowledge/19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