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最新消息
揭开社交恐惧症的面纱 : 克服社交障碍

社交恐惧症(又称为社交焦虑症) 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全球众多人,使他们难以过上充实的社交生活。在香港,社交恐惧症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根据本地研究数据显示,多达28.7%的香港居民在不同程度上受社交恐惧症的症状影响。

-

然而,即使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比例如此之高,寻求援助的人相对较少。与西方国家超过20%的求助率相比,香港仅有8.7%的受影响人士会寻求专业支援。

-

社交恐惧症是什么?

为什么表面上最自信的人也无法避免患有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症是一种慢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社交场合的强烈恐惧是核心特征之一,尤其担心在社交场合被他人负面评价或批评。这种焦虑感常导致逃避的行为,从而让受影响人士的日常活动能力受到影响,例如公开演讲、结识新朋友或进行日常沟通等都会受到影响。

-

对大多数受影响人士而言,社交焦虑可能是一个终身的问题,对人际关系、工作以及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即使焦虑症在香港呈现出近2:1的女性男性的比例,患病比例并无明显性别倾向。社交恐惧症通常于青春期或成年的初期开始,因此及早发现社交恐惧症的症状并寻求治疗非常重要。

-

社交恐惧症的症状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通常会经历一连串影响情绪健康和身体健康的症状,往往导致生活方式有显著的改变。

-

1. 害怕被评价:对他人的负面评价持续感到忧虑。

2. 害怕尴尬:对在公众场合做出尴尬行为有深层次的恐惧。

3. 难以与陌生人互动:在需要与不熟识的人互动的情境下感到极大的焦虑。

4. 身体症状:如脸红、流汗、颤抖或声音发抖等生理反应,经常进一步加剧焦虑情况。

-

这种过度的焦虑通常与实际情况不成正比,通常会导致患者逃避社交互动,并影响他们的社交生活及人际关系。

-

诊断

在诊断社交恐惧症时,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士进行详细评估,以确保正确理解病情和得多妥善治疗。诊断内容通常包括身体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医学原因,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药物的副作用等。专业的人士还会评估焦虑的频率、强度,以及引发焦虑的特定情境。辨别出情境触发因素有助于区分社交恐惧与普通害羞,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诊断社交恐惧症时,必须符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列出的标准。使用社交恐惧量表(SPIN)等检查工具,有助于识别需要转介至合资格医疗专业人士的患者。SPIN的分数达到19分或以上时,代表患者需要进一步转介。此外,SPIN还可用于监测治疗的进度。

-

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的方法取决于社交焦虑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而定。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综合两者进行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CBT)被广泛认为是治疗社交恐惧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专注于识别、挑战和转化引发焦虑的扭曲性思维模式和信念。

-

透过认知行为疗法,患者可以学习辨别对社交互动的扭曲思维,例如在面对评价或尴尬的恐惧,并将这些想法转化为更平衡和更现实的观点。在过程中帮助患者摆脱自我挫败的思维循环,促进建立更健康的应对方法。同时,认知行为疗法亦会教导患者实用的焦虑管理技巧,例如呼吸练习和阻止负面思维的技巧,使患者能在面对高压的情况时有效应对焦虑情况。

-

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是基于认知行为疗法(Exposure-Based CBT)的特殊认知行为疗法,透过逐步且有系统地将患者暴露于令其感到恐惧的社交情境中,帮助他们逐渐克服焦虑。此方法的设计结构旨在让患者以安全的方式逐步面对通常引发焦虑的情境,例如在群众面前发言、结识新朋友,甚至是进行眼神交流。

-

治疗时会从较不具威胁性的场景开始,然后逐步过渡至更具挑战性的情境,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信心并逐步学习管理焦虑的方法。暴露疗法中的技术包括角色扮演社交互动、社交技巧训练,以及在安全环境中练习真实生活的情境。

-

社交恐惧症的药物治疗

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s)通常是针对持续性社交恐惧症状的首选药物类型。此外,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SNRIs)亦能是另一种治疗选择。

-

为了减少副作用的风险,医生通常会从低剂量开始,并逐步增加至完整剂量。治疗可能需要持续几个星期至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焦虑症状有明显改善。

-

不要放弃

无论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效果都不会立竿见影。学习新技能以帮助管理焦虑是需要时间的,而找到适合治疗社交恐惧症的正确药物也需要耐心。

-

对于某些人而言,社交恐惧症的症状可能随着时间逐渐减退,并且可以停止使用药物;但对于某些患者而言,则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防止病情复发。

-

克服社交恐惧症带来的社交障碍

社交焦虑是一种在香港十分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不同社会及专业背景的人士。然而,由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污名化,许多人因此在寻求帮助时却步,导致需要长期与焦虑及孤立感搏斗。

-

透过提高公众对社交焦虑的认知,并促进有关心理健康的公开讨论,香港可营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让人们更愿意寻求支援。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的结合,社交恐惧症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重返社会,过上充实的生活。

备注:

1. 资料来源:新生精神康复会 (2023) https://www.nlpra.org.hk/annualreportdetail/tc/pub/330/253

2. 资料来源: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 (2020) https://www.shallwetalk.hk/zh/mental-health-information/anxiety-disorders/

3. 资料来源: 社交恐惧症调查表 (2024). https://greenspacehealth.com/en-us/social-anxiety-spin/

4. 参考资料 : Lee, Ng, Kwok, & Tsang. (2009).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ocial fear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3(3), 327-332.

5. 参考资料 : Lee, S., Lee, M. T. Y., & Kwok, K. (2005). A community-based telephone survey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88, 183–186.

6. 参考资料 : Connor K.M., Jonathan R.T., et 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ocial Phobia Inventory (SPIN): New self-rating scal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0) 176: 379-386

[Nov] Blog 1 - Featured Image_R1 (EN)